第A07版:看无锡

多所高职院校今年专业更接地气

部分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因误解被冷落

  高招第二阶段志愿填报工作将在8月27日至28日进行,高等职业院校和专业成了学生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昨天采访了解到,无锡的10所高职院校中今年有多所学校专业再优化,紧密贴合无锡经济转型发展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

  新专业无缝对接地方发展需求

  今年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高招专业中新设了学前教育、国际金融、会计信息管理、空中乘务和信息安全与管理5个专业。该校学工处相关负责人朱云介绍,学校今年高招计划充足、专业多,能充分满足考生需求,新设专业都是紧密结合地方社会发展需求开设的。她解释,比如近年来随着无锡学前教育快速发展,每年均有不少新建幼儿园投用,师资需求随之增加。从学生就业和发展考虑,随着老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师范专业热度在上升,越来越多家庭希望孩子选择这一就业前景广阔且未来岗位稳定的专业。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新增了跨境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技术、汽车智能技术和西餐工艺四个专业。该校招生办公室主任李淑娟介绍,学校今年共设42个专业,这四个新专业体现出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衔接的专业性、紧密度不断提高。“比如跨境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入学后除了学习基础课程还将学习跨境电商运营、商务英语、物流管理等方面内容,与同一个专业群里的电子商务专业和移动商务专业在专业核心课上区别明显”,李淑娟说,“2018年无锡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全力打造跨境电商完整的产业链和生态链。学校随即开设这一专业,为本市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培育专门人才”。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每年都会优化调整专业,今年新设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等3个专业。该校今年调整、优化的不仅限于专业,还包括二级学院,原有的6个二级学院重新整合更名成立了包括人工智能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等在内的7个二级学院,设立移动互联应用技术(智能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商务等7个专业群,培养复合型创新能力专业技术人才。上月学校召开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审定会,邀请专家对专业群的科学设置等诸多方面建言献策。该校招生就业处徐伟处长坦言,根据学校办学实际,设置专业与地方产业结构相适应并维持在一定数量范围内,才能保证培养出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下的人。

  仍有考生、家长对专业存误解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设置新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缩小与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衔接的缝隙。尽管大多数家长和考生获取信息途径多了,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遗憾的是仍有专业因家长和考生误解,尽管就业前景良好,但填报意愿不高甚至导致专业停办,用人单位却招不到人。

  “听说学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出来工作环境不好,会不会有辐射”,一位家长咨询学校招生老师时问道。一所高职校的招生负责人介绍,在与家长的沟通和调研中他们发现,尽管集成电路产业在无锡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巨大,电子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十分广阔,但家长和考生填报意愿却并没不如意料中那样高。“我们在交流中发现不少家长对该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存在误解,总觉得工作环境可能存在污染、辐射等。为了消除家长的误解,学校时常联合相关行业企业召开宣讲会,还曾邀请企业孕期的女职工现身说法,但一时间无法完全扭转家长对专业以及相关岗位的误解。”

  家长片面理解专业导致填报意愿不高的情况,无锡商职院在招生中也碰到过。“我们学校开设的保险专业,培养的是设计保险方案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人们对自己的财产、人身安全、健康等越来越重视,保险行业在转型发展,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加。但家长带着偏见、误解专业学习内容,导致填报该专业的人数往往达不到预期,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李淑娟说。

  多位高校招生负责人在受访时均认为,学校在新增、优化自身专业设置的同时,还需要努力提升设置专业的家长、社会认可度以及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多方位宣传提升家长和考生的知晓度。朱云说,学生从入校学习到就业一般需要3年,而社会相关产业发展迅速,片面理解专业或盲目跟风填报目前所谓的热门专业的做法并不可取。她建议家长和考生多主动了解专业以及与之匹配的产业发展趋势,再结合自身实际理性选择填报。 (陈春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