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乐龄·悦苑

异地养老如何解后顾之忧?

养老补贴应“跟人走”

  去长三角城市旅游时,很多上海老人会顺便去当地养老院考察一番。更宽敞的环境、更高的性价比,让不少老人想去异地养老。不过最让他们纠结的是,如果去异地养老,不仅要放弃家门口的医疗资源,他们在上海的养老补贴也会泡汤,而且当地的补贴他们还享受不到。

  截至2018年底,长三角地区养老机构总数达7801家,养老床位数为130.62万张,各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10万多个。异地养老已成为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的一种新模式。如何让老人选择异地养老而无后顾之忧?

  专家指出:公共服务政策通关是关键,应准确定位异地养老的目标人群,兼顾“导入地”和“导出地”需求。

  “交通便利、环境舒适、性价比高,越来越多的上海老人选择赴周边城市异地养老。”专家说。不少上海老人在选择异地养老时,在区位上会更倾向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的长三角周边地区,这会让老人少一点陌生感,多一点归属感。

  但选择异地养老,最大困扰就是看病就医,老人们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回上海看病。虽然长三角已有一批城市实施“异地门诊就医直接结算”,但养老补贴等政策并未异地打通。2018年9月,长三角地区异地就医门诊直接结算试点启动,目前已有多家医院参加。这些地区的异地安置退休人员等4类参保人员,在试点医院门诊就医时,可享受跨省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的便利。拥有上海医保卡的老人在上海办妥异地备案手续,就能在当地使用新版社保卡直接结算。不过,老人们仍有烦恼:一是备案手续有点复杂,二是担心备案后是否还能在上海医院结算。

  “养老补贴”也是老人们非常在意的福利。目前,上海的养老服务补贴支付护理人员的服务价格提高到32元/小时,上海对经济困难老年人应当支付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费用和长护险服务费用中的个人负担部分予以补贴。但如果选择异地养老,那么这部分补贴就无法享受了。“养老补贴能否‘跟人走’?”专家建议,建立跨区域补贴制度,实行养老补贴“跟人走”的政策,使异地养老的沪籍老人原来在上海享受的居家养老补贴、助餐助浴补贴以及市、区、街镇层面其他各项养老福利等政策,在异地也能适用。同样,异地来沪养老的也能通行。“这就需要建立信息对接机制,探索不同区域各类标准的互通互认,包括需求评估、设施名称、服务标准、信息共享等,为异地通关提供制度保证。”

  “我们要准确定位异地养老的目标人群,兼顾‘导入地’和‘导出地’需求,推动异地养老。”专家提到,在长护险方面,入住异地的沪籍老人经评估后,可同等享受上海长期护理保险相应待遇,更大范围内推动长护险等新型支付方式的发展。同时,争取当地的老人优待政策,让沪籍老人也可享受。她还建议,依托上海优质医疗资源,探索与异地养老基地配建的医疗机构通过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等形式,推进医疗资源联动共享。同时,打造医养结合模式,满足不同健康状态老年人的需求。

  (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