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蔡佳/文、摄)昨天,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传来喜讯:经过86天的试运行,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顺利取得了独立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颁发的载客运营安全评估证书,标志着3号线一期工程信号系统已通过严格的安全评估,具备载客运营条件。
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西北起自苏庙站,东南至硕放机场站,全长28.493公里。线路共设21个车站,全部为地下站,分别在无锡火车站、靖海站、盛岸站与1、2、4号线换乘,有效地串联起新吴区、梁溪区、惠山区等城市中心城区、副中心区,也串联起高新产业区、空港产业园区、无锡中央车站、新区城际站、苏南硕放机场等功能片区与交通枢纽。同时,线路设有硕放车辆段及综合维修基地和幸福停车场。全线初期按6辆编组,共配28列、168辆车。
无锡地铁集团技术人员介绍,试运行、试运营和正式运营是轨道交通线路建成投入使用的三个必经阶段。其中,试运行也就是不载客模拟运营,是线路开通试运营前的一次“检验大考”,是对运营方案、规章制度、部门协作能否满足地铁运营的需要的检验。
“3号线一期工程取得载客运营安全证书很不容易!面对新系统、新列车,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是24小时值班待命,全天候保驾护航。”无锡地铁建设分公司项目经理张宏强说,试运行期间,无锡地铁建设分公司同运营分公司、信号系统商、施工单位制定3号线信号系统测试验证方案,使飞驰的“小蓝”能安全有序地接受测试、完成列车的准时到发,让信号系统更安全,乘客舒适度更优。除了验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更重要的是锻炼电客车司机应急处突能力,行车维护部门排除故障能力、调度客运部门科学组织行车的能力,这对未来正式开启“小蓝”运行、提供准时准点的列车服务至关重要。
最终“小蓝”不负众望,在86天试运行中信号系统表现稳定,3号线各项指标均满足相关规定中的验收标准及要求,顺利通过评审“终考”。目前,这条承载建设者无数汗水和市民长久期盼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主干线路已全面进入系统设备调试阶段,全力冲刺年内开通试运营的目标,为无锡奔向“轨道上的城市”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