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锡山区检察院运用公益诉讼智能研判平台,发现3天内有多名市民反映342国道某个路段路面坑洼严重、影响来往车辆行驶安全。检察官推动相关行政机关在制发检察建议前积极整改问题,24小时内迅速消除了安全隐患。
收集市民反映之后,检察官赴实地勘察,发现该路段多处路面坑洼,部分路桥衔接处伸缩缝损坏、钢筋外露,确实对过往车辆通行造成了隐患。而咨询道路交通工程专业人员得知,事发路段上平时车流多,车辆载重较大,加上近期降雨频繁,所以造成了道路受损。
这条线索涉及公共安全新领域,需要从快从速办理,检察机关为此启动从快办案程序。立案当天,该院迅速启动磋商程序,联系相关行政部门召开圆桌会议,围绕道路坑洼、钢筋外露危险性以及快速整改必要性开展磋商,共同商定紧急处置方案。相关职能部门也很重视,立即布置路面安保设施,安排施工队伍连夜修复,保障修复前通行安全,表示要确保次日早晨恢复通车。第二天检察官又到现场跟踪监督,经现场核查,行政部门已履职到位,将隐患消除。
发挥大数据优势并且协助提供方案,“用更便捷、高效的方式让受损的公益得以修复,保障了市民出行安全”,检察官说。与此同时该院进一步延伸办案效果,督促行政部门完善道路巡查机制及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置道路隐患病害,实现高效磋商、快速整改。 (小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