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怡伶 文 |
想家,其实是惦念家乡熟悉的气味,那些扎根在细胞里的独特味道,让人深知生命的美好。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家乡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除了分田到户的激励政策,乡政府大力鼓励个体经营。天时地利具备,素有巧手娘子之称的母亲,开始下海开卤店。每天凌晨,母亲就起身在灶头忙碌,天蒙蒙亮,就把沉重的熟菜袋子绑在脚踏车后座运往镇上。到了买卖人集合的长春桥下,嗓音蹦脆的母亲就开始兜售热气腾腾的卤菜。初冬的寒风里,母亲的湖蓝格子两用衫鼓鼓地飏起,围巾上方露出一小片通红的面颊,像逆风而行的女战士。母亲坚持用最新鲜的牛腱子肉和不断改良的烹饪手法来提升食材的鲜美,并不介意一时失利。有一天,母亲带回来一小块牛肉。我接过那块拳头大小的深红色熟肉,忍不住喟叹:“好香啊!”昏黄的灶台前,我和父母一起享用的这块酱牛肉是如此喷香鲜嫩,以至于三十余年过去,我再没尝到过更好吃的牛肉。
母亲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开业第七天,卖出了一百多斤卤味。半年后,长春桥下多了一家群英卤菜店,店里只一套素色桌椅,整洁干净,供客人歇脚。那一年,是1987年。
三年级时我们举家迁到了镇上,放学后我第一件事是做作业,第二就是帮着母亲拆猪骨头。店里的生肉是母亲起早去摊位上整爿买回来的。洗净、腌制是第一道工序;接着烹至半熟、褪毛、加料下锅;时辰一到,剔骨调味。这样卤煮出来的猪头肉肉质细嫩香软,肥而不腻,特别适合当下酒菜。作为犒赏,除了小人书,每次的猪骨头都归本姑娘所有,我边呼呼地吹着热气边津津有味啃上面的碎肉,浑身毛细孔都散发着餍足。
美味新鲜的菜肴,卫生清洁的环境,使得回头客剧增。母亲有感于大家信赖,除了价格公道,还常多送鸡爪鸭翅,一传十十传百,小店生意蒸蒸日上,渐成卤菜招牌。慢慢地,一些婶娘也跟随母亲步伐踏上了个体经营之路,有抱负的年轻男人则开始走南闯北寻求发展。随着做桩机生意的创业者功成名就,小镇第一批老板开始崛起。而父亲也终凭勇气和胆识,工程遍布大江南北,做得风生水起。在我们搬进镇上首期商品房后,母亲成了拎着小包的陈太,梧桐树旁那栋美丽的大房子,承载了我儿时最甜蜜的回忆。周末傍晚,通往电影院的林荫道上芬芳清凉,风拂过我们仨的发梢,栀子花散发沁人心脾的香气。乖巧的我歌声婉转如乳燕莺啼,一手挽着温婉美丽的母亲,一手拉着意气风发的父亲,溜冰鞋在青石板上弹起欢快的音符。那一年,是1992年。
俗话说,花无百日红。正当我徜徉于每天一本的连环画中时,老天爷扔了个晴天霹雳。在失意的父亲从武汉回来前,我从没想过一无所有四个字会出现在人生词典,更没想过尚未满月的弟弟要跟着我们居无定所颠沛流离。母亲仍平静自持,只眼窝深陷,推着婴儿车在菜场门口卖冰棍的她,瘦削如风中的纸片。我打定主意多分担一点,哪怕帮着洗几件衣服炒一个菜。十四岁那年,我和弟弟吃到了家道中落以来的第一罐八宝粥,我给弟舀第一勺,弟边给我吹烫伤的手指边眼睛亮亮地说,姐先吃,姐吃力。我抱住穿着“捡落旧”衣服的小弟,笑了。
1996年夏,在乡政府扶持和亲人帮助下,母亲重擎食帜,在小街路口开了一爿小饭馆,饭馆靠窗一面开满迎风摇曳的绿萝,餐桌上铺米色格子餐布,上摆浅紫花束。有母亲的好手艺,有雅致的布置,生意很快反超从前。久而久之,小店还成了街坊四邻的午后茶室,一碟花生,些许清茶,下棋谈天,自在舒心。当时的正菜也是丰盛,除了牛羊鸡鸭等招牌卤菜,还有各式炒菜、点心,也有客人指定大菜由母亲烹制。每到年节时,店外长长的队伍,店内挨挨挤挤的食客,成了镇上的一道风景。
漫长的奋斗生涯中,母亲从不喊累,她用言行给我们上了人生第一课:坚韧。此后的许多年,当困苦迎面劈来时,一想到母亲用孱弱的左手扶着右手,举起沉重的铁锅炒菜的样子,想到母亲三点起身十点打烊不管多苦都义无反顾的模样,我都会咬紧牙关爬起来,不为别的,只因为我是母亲的女儿。母亲的不气馁也感染了身边人,大起大落后的父亲最终以勤恳和毅力重振旗鼓,迎来胜利的曙光;他和母亲夫妻同心,将小店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特色饭店,也让我和小弟明白,人生在世,坚守初心勇担责任,有所为有所不为最是要紧。五年级暑期,父亲送了我一本字帖,扉页上书六个大字——有志者,事竟成。尽管我始终没能练出锋如兰竹的瘦金体,但每当执笔,脑子里总会浮现父亲手把手教我练字的一帧一帧的情景。
待得迈进大学,家中已是云开月明,熟食店、饭馆都经营得有声有色。在母亲影响下,饮食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十余年前镇上的三家小店,到现在的数百家饭馆,越来越多的乡亲加入到餐饮业。家乡人的厚道是千年传承下来的品质,是骨子里透出来的由己及人,门挨门开店的从不伤和气,诚信经营、货真价实始终是周铁人的经商之道。
2003年,镇上菜场重整改造,焕然一新。门楣上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时令菜品,菜场内布置温馨光洁,点缀四周白墙的是古镇名家字画。往里是两排水果蔬菜摊,南面是排列整齐的两大爿熟食店。按照公平公开的抽签制,那年我家排倒数第二,但这并不影响客人的热情,相反有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感觉。有沪上朋友早两月预定菜肴,只为了大年夜吃到一口陈氏酱牛肉。寒假回来,我常往返店面和饭馆帮忙,中午得空就牵着小弟在菜场找漂亮春联。逛了一圈回去时,四只手里春联不见得有,但铁定不落空的,是甜甜的草莓、可口的甘蔗还有喷香的烤红薯,都是自采自销的阿母们送的。
2004年,我们搬进了解放路上的新小区。两鬓微白的母亲嗓音脆亮面色红润,沐浴在朝霞下的她如披了薄纱的天使。
苦难是幸福的底色,历史是发展的车轮。因为有了千百个如母亲般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人儿,依山傍水的家乡周铁,正在新时代号召下焕发出别样风采。应有尽有的大梦想城商业区近在咫尺,巍峨壮观的岳飞文化园二期即将竣工,宜马快速通道即将完工……假日回去,玩得不亦乐乎的儿子从喷泉过道里奔来:“妈妈,大拈花湾什么时候开啊?”
“快了,到时带上你小伙伴一起去玩好伐?”
“那我要在里面开一个店,专门卖吃的。”儿子啃着鸡腿嘴里含糊不清,我不禁莞尔。
我相信,作为锡宜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历经两千七百年风雨洗礼的周铁,会再次焕发光彩。但无论走多远,那些伴随着酸甜苦辣和温情洋溢的奋斗的日子,那些和着家乡人情味和纯朴美食的幸福的味道,都永远会在记忆的枝头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