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晚报记者 何小兵/文、摄) 为了更好地保护紫砂矿藏,宜兴于日前建立起紫砂矿价格认定专家库,为涉案紫砂矿价格认定提供专家意见。在此之前,当地已经就涉案紫砂壶的价格认定建立了工作机构,对紫砂壶等涉案文化艺术品真伪及价格鉴定出具涉案财产价格鉴证报告,全部被委托方采用。
据宜兴发改委价格认定中心披露,紫砂矿价格认定专家库的成员为一批有志于保护宜兴紫砂矿资源,同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长期从事紫砂泥料的选矿、练泥、经营,对不同品位紫砂矿的价格水平能作出准确判断,并提供专业价格意见的专业人士。
宜兴自2007年4月起实行原产地禁止开采措施以来,宜兴发生多起盗采紫砂矿藏行为,有的被列为刑事案件得到查处,违法犯罪分子因此得到刑罚处罚。矿产品价格不同于一般工业品,特别是宜兴紫砂矿到目前为止国家没有统一的质量分类标准,省矿产资源部门亦只有定性至“陶土矿”这一层面。事实上,“紫砂泥”不是寻常意义上的泥土,宜兴紫砂是经过采矿、选矿后形成的紫砂矿料,有生泥和熟泥之别。原矿矿料包含底槽青、红泥、团泥等细分种类,不同品质的紫砂矿价格不一,直接导致紫砂矿的价格认定困难重重。宜兴发改委价格认定中心此次建立起紫砂矿价格认定专家库,是解决非法采矿案价格认定的关键之举。同时,也能为后期处置罚没紫砂矿提供价格认定依据。
对此做法,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厂长徐建荣表示:“这是一件好事,但真正执行起来比较难,需要探索实践。”宜兴黄龙源陶瓷有限公司老板陈杰曾经负责黄龙山矿脉中台西矿的采矿和经营业务,如今也是当地政府指定的紫砂泥料定点供应商之一。他表示,紫砂矿料价格认定是对宜兴紫砂价值体系的完善和保障,也是对宜兴紫砂基础价值的尊重,彰显了宜兴紫砂矿藏的稀缺性和珍贵性。
记者从宜兴市人民法院有关人士处了解到,近年来,涉案紫砂壶的价值判定也成为经常发生的事。因为涉案物品的价值大小关联到刑罚处罚,因此在鉴定其价值时也是通过专家组鉴定会形式完成涉案紫砂壶的价值鉴定的。比如,一起车祸不仅撞坏了许某的汽车,而且撞坏了车上的一把紫砂壶。许某主张紫砂壶价值5万元,而保险公司只定损了1000元。出庭接受质询的涉案紫砂壶价格认定专家代表当庭表示,鉴定只对送检的紫砂壶在该时段的价值进行鉴定,而不是对作者最高水平作品的价值进行鉴定。最终,法庭采纳了价格鉴定专家的意见,判决保险公司赔偿原告紫砂壶损失2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