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二泉月·市井

母亲的针线筐

  | 潘红娣 文 |

  昨晚又梦见母亲在做针线活了,不知为什么,母亲坐在窗前做手工活的情景,时常在我梦里出现。

  我有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兄妹5人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手工缝制的。1969年全家下放到农村,母亲白天到生产队挣工分,每晚坐在煤油灯下做手工活,有时给家人缝补衣裤,有时给家人纳鞋底,有时给家人补袜底,为了让儿女们春节能穿上新衣,腊月里她加班加点赶做服装。

  1979年全家回城后母亲办理退休手续,家里生活条件有所好转,母亲手工活也添置了装备——针线筐。针线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边角布、不同颜色的线圈、剪刀和木尺等手工缝制工具。母亲用针线筐帮我修改过裙子,给出生不久的孙儿孙女制作老虎鞋;帮邻居大婶剪鞋样,给邻居小孩裁剪衣裤,等等。

  母亲80岁以后虽然不能独立居住,喜欢做针线活习惯没有变,她无论到哪个子女家居住,都会带着她的宝贝——针线筐。她患青光眼,每次做针线活时总让我们帮她穿针引线,还要把线纫得长长的,或是多穿些针线以备急用。

  那个经历风风雨雨却从不叫苦叫累的母亲,那个把整个家人衣服缝缝补补却无怨无悔的母亲,那个把母爱蕴含到一针一线里却从不知疲惫的母亲,于2013年离我们而去。

  母亲走了,虽然没给我们留下什么丰厚的物质财产,但给我们留下了无私奉献、勤俭持家的优秀品德,特别是她给我留下了一个针线筐。

  我曾在服装厂工作18年,有6年手工缝制操作的经历,又遗传母亲的基因,喜欢手工制作对非遗盘扣情有独钟。

  2014年退休后,我把母亲的遗物针线筐视为传家宝。那个曾经装着针头线脑的针线筐,现在装满各种各样的盘扣样品。我带着针线筐走出家门,走进学校、社区和景区,自费购买盘扣原材料作为教材,给中小学生、手工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现场传授盘扣制作技巧,累计教学300余小时,教学场次近100场。灵活指导盘扣教学方式得到社会各界认可,相关信息及现场照片被多家媒体报道、转载。2019年8月被江苏省邳州市宿羊高级中学聘为“盘扣”校本课程顾问兼指导老师。母亲去世7年后,我从手工爱好者成长为“盘扣”传承人。

  母亲的针线筐从简一的物件到爱心的延续,从单一的存放到家风的传承,从装有针头线脑到非遗的物品,这一系列的变迁,不但是母爱的升华,也彰显了时代的变迁,更代表了人民幸福指数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