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羡法公 文 |
“老团干”,一个让曾经的共青团干部引以为自豪的称呼,听来是那么的亲切。那天,一声轻轻的召唤,具有浓厚团干情怀的老团干们积极响应,从各地汇聚到古老的陶都。
在陶都饭店六楼的会议室里,正在举行宜城镇老团干联谊会。召集人是昔日镇团委的小周书记,参加联谊的都是那届团委时期的团支部书记。40多年了,时光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打上了深深烙印,有的人见面都认不出来了,提了名字才依稀可识。一群“年轻”的老人围坐在长条会议桌旁,欢声笑语,畅谈友谊,银发染上了青春的容光。小周书记70多岁了,哦,应该称老周书记了,还是快人快语,声音洪亮,他的开场白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40多年前。
我们这届团委是1978年换届的,当时小周书记刚从部队转业,担任团委书记。我当时24岁,从部队复员后,分配在印刷厂工作,担任团支书。团委换届时,被选为团委副书记,成为小周书记的助手。那时,正值粉碎“四人帮”,结束“文革”不久,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按照团中央的部署要求,各级团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新时期的新任务,开展争创(当)新长征突击队(手)活动。火红的青春岁月,遇上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热情高涨,迅速行动起来。我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到街头、广场,热情宣传新时期的新任务;我们积极加班突击,超额完成生产任务;我们组织团员青年义务劳动,清扫公共卫生、大力植树造林,到处都可见新长征突击队的身影,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力量。
前不久,宜兴有位老领导晒出了一组城南河畔杉树林的美照,那片漂亮的杉树林,正是当年宜城共青团所植,如今已是网红打卡的秋景风光地。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文化夜校,每晚灯火通明,是当年城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时的一代青年该读书时没有书读,空有一纸文凭,少有真才实学,在企业的青工,有许多是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工,每月15元工资,还没有工龄。团委与工会联合举办文化夜校,开办了外语班、数学班、写作班等等,吸引了众多团员青年前来求知求学。失学的苦恼在这里得到补偿,也为日后参加恢复的高考、自学考试打下了一定的文化基础。我那时也带头报名参加了日语班的学习,尝到了日语的味道。忆起往事,我们的团员青年是那么的清纯无私,那么的朝气蓬勃!
联谊会上,大家抢着发言,回忆着当年的峥嵘岁月,青春芳华,感恩团干生涯的锤炼,抒发老团干的情怀。光阴似箭,年华似水。从共青团干的位置上起跑,风雨几十年拼搏,现在回头看,每个脚印都是诗句。团干生涯总是短暂的,然而,短暂的团干生涯如同垫底的老酒,为人生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这一届的团干们,几年后分赴了不同的岗位,在各个条线建功立业,有全国先进,有劳动模范,还有优秀共产党员,没有一个被糖弹击倒。还是老周书记小结得好:忠诚奉献、清正奋发,是我们宜城老团干的精神财富,我们无愧青春的年华。
是啊,老团干的记忆是美好的,老团干的经历是难以忘记的。岁月催人老,风霜染鬓发。昔日青春激荡、追逐梦想的青年,如今已是银发新潮、豁达和善的老人。我们的事业、生活和情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不变的是那清纯的团干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