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0日,高年级“表现性学业评价”项目化学习展示汇报活动在五爱小学人民路校区报告厅举行。该展示汇报活动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科目的书本知识为基础,学生充分发挥自我领导力,包揽台前幕后所有工作,分别担任导演、编剧、演员、美工、摄影等多种角色,让书本知识活跃在了舞台上。
讲、写、画、演,语文课本中的民间故事以四种形式展现在了舞台上。“我被课本中《牛郎织女》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便想着把它改编成课本剧。”五(2)班学生施雨欣说,她从小就与爷爷一起看黄梅戏,希望自己也能当一次编剧,写一次剧本。在组队完成连环画、绘本、漫画等作品的过程中,团队学生间难免遇到无从下手或意见不合等难题,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学生从中获得成长的过程。演出《梁山伯与祝英台》舞台剧的四名学生均身着古装,举手投足间颇有古人风范。英语学科的展示内容为学生编写排练的舞台剧《盲人摸象》,全英文台词配上长袍、墨镜、大象服装等装扮元素让舞台趣味满满。
平行四边形为何整容?梯形夫妇复合能否顺利?贫困圆形请求资助……一场别开生面的“图形联播”融合了图形周长、面积等相关计算方法。在“数学知识新说唱”中,学生“说唱”数学知识的方式不止一种。“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是死板的,而学生将小学6年的知识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口诀和儿歌,还有小品、新闻联播等新颖的表现形式。”数学学科项目化学习导师张凤珍告诉记者,老师在活动中为学生“打工”。他们仅告诉学生展示主题和时长,给他们腾出训练场地和时间,内容都由学生填充,“去年10月定稿,11月排练,12月上台演出,学生在各阶段都准时完成了任务,结果让人欣喜。”
六(7)班的陈蕴怡是数学小品的表演者,与同伴的幽默互动中讲述了解决数学问题的多个策略。“我们1个月前就开始排练了。今天的表演可能还略欠精致,但这是实实在在由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我的团队协作、知识消化等多项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也更喜欢数学了。”陈蕴怡笑言,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自我管理与精彩表现的机会。
“学生展示出的内容是完全出乎我意料的,可以说叹为观止。”五爱小学副校长顾晓华给予本次展示会极高的评价。她介绍,“表现性学业评价”是学校“十三五”规划自筹重点课题《和谐教育理念下的小学“差异螺旋式”校本评价研究》下的子课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策划和实施,亲手营造快乐学习的氛围,提升学习能力之外的多方面素养。“点燃学习热情,激发自主意识。这是该项目的目的,也是如今学生缺少的特质。通过这次展示,我们可以感知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大的,所以要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和舞台。”顾晓华说。 (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