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有底气地喊出“高质量发展看无锡”“高品质生活在无锡”“高效能治理有无锡”?昨天下午,参加无锡市十四届政协五次会议的委员们举行分组讨论,聚焦热点话题,各抒己见。
人才助力
为太湖湾科创带集聚力量
【现状】
创新驱动,致力建设太湖湾科创带是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深入实施太湖湾科创带建设,吸引创新人才至关重要。而高铁、城际等交通工具普及带来的人才“虹吸现象”,本地高校等人才培养载体相对较少,各城市间人才资源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无锡集聚创新人才。
【建议】
民建无锡市委:在深入实施“太湖人才计划”升级版和优秀大学生“锡引”工程,坚持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并举的基础上,还要注意不同人才政策之间的协调统一,优化现有各类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引进合作政策。例如,科研人员飞地研究支持等柔性引才模式。另一方面,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创新人才梯队建设。既要关注高端创新人才,也要关注技术型人才。
无锡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杨建平:经开区作为太湖湾科创带的主力军、主战场,将在引进高端人才、培育高端产业上进一步策应太湖湾科创带的建设。未来,经开区将重点聚焦数字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和创客经济,加快科创载体的建设,在“十四五”期间建设200万平方米的高端科创载体。与此同时,计划引进20万高端人才,并为其打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经开区有发展机会,有更好的生活空间,能享受更好的人才政策,通过高端人才,集聚高端产业,推动科产城人更加深度融合。
居家养老
寻找应对老龄化最佳办法
【现状】
“促进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加快实现公共服务高位均衡”。在昨天下午的分组讨论中,许多委员都谈到养老的话题。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大多数老年人更倾向于居住在自己家里,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才应该成为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的“大头”。但目前因为思想认识、政策扶持力度,以及经营模式模糊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市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尚未取得良好的成效。
【建议】
无锡市总商会副会长王展来:要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立足于“居家-社区-机构”三级联动机制的建立。其中,政府要整合优质养老服务资源,支持养老机构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大力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在家庭、社区、养老机构之间形成衔接有序、功能互补的联动服务网络。可以配合全市长护险政策的推广,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在社区投入,设立配备专业医护人员的护理站、照料中心,并建立有偿服务结算标准及服务监督考核机制,让社会力量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真正主体。
在建立现代化的居家养老体系时,要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将其深度嵌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居家老年人提供包括紧急救援、日常照护、家政服务、康娱文化、法律咨询、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项目。
城市交通
进一步推进治理停车难
【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私家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城市交通和停车问题正面临着新挑战。老城区原有的市政道路宽度不够,无法划定临时停车区域;部分商铺和个人私自圈占公共车位;商场、住宅区特别是老旧小区等人群集聚地缺乏足够的停车位。停车难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市民的生活品质,也给城市进一步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阻碍。
【建议】
政协委员李兰萍:如何从顶层设计出发,通过高效能治理加强无锡社会停车整体的规划建设?一方面要应建尽建,政府统筹规划老旧小区,改造利用边角区域,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停车位;另一方面要应用尽用,由政府牵头,鼓励企事业单位在8小时工作制以外,向社会开放停车场,收费标准由政府统一核价。此外,她建议对路边停车、占道停车等行为严管、严治、严惩,提高违章停车成本。
政协委员冯建昌:立体停车是当今一些先行城市缓解停车难题的有效途径。今年起,无锡停车设施要以传统的停车场和智能立体停车场结合为主,尤其是老城区和各市区核心区,要大力推动先进智能立体停车库发展。
无锡市市政公用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政协委员周乙新:城市治理的精细化程度从交通状况中可见一斑。无锡在促进交通顺畅度上还有提升空间。例如,交通信号时间间隔设置可根据交通流量状况作动态优化调整;地面标线设计也需贴合路况进行合理规划。
(晚报记者 汪自力 陈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