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大情怀,闪耀的是楼道微自治的“光辉”。近日在一些老新村和安置房社区,涌现了“微自治”带来的“小确幸”。
楼道议事会:小更新带来大喜悦
居民的幸福感,往往源自社区里的小事和细节。为此,和社区规划沾边的微小事,都是楼道议事会奔走的微更新、微改善带来的新章节。
在惠山区洛社镇张镇家园B区这个已有十多年的安置房小区,楼道议事会就专门聚焦微实事、微治理。比如去年夏天更新了一批户外休闲椅,让居民们开心不已。原来,这些老邻里搬来集中居住的社区后,还是保留了喜欢扎堆拉家常的叙旧习惯。小区原来的基础设施相对较少,老人们就把家里的旧沙发、旧椅子搬到小区空地上,开辟了休息区域。但这些“缺胳膊少腿”的家具实在有碍观瞻,也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注意到居民们的户外休闲需求,楼道议事会组织楼道长花了两周时间逐个“采点”,并和居民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楼道总议事会最终讨论通过了安装统一规格的现代木制休闲椅的意见。去年4月底,楼道长们扛着工具在绿化带里清理杂草、挖好基础,在部分热心居民的帮忙下,开展了热火朝天的前期工作。5月上旬,一支由楼道长、村委联防队员、热心村民组成的临时工程队集结完毕,在正规工程队的指导下,分工明确、有序配合,搅拌水泥黄沙做好现场浇注,按定位摆好座椅框架,56个安装点的工作一步步开展,这批漂亮的木椅子很快安装到位。“村委和志愿者们出了钱,楼道长和居民们出了力,社会大家庭的和谐氛围如此深厚。”一张张休闲椅成为居民们夏天纳凉、秋冬晴日小坐的得力设施。这桩好事的影响力还在“蔓延”:近日,张镇家园D区和六期的小区也安排上了这项“微”改造,更多居民感受到自家楼道自治的成果,感受到“人人出力、人人参与”的喜悦。
“螺蛳壳里做道场”,自我管理出新出靓
“现在停车秩序好得不得了!”同心小区的张阿姨感叹,随着改造的推进和完善,这个二三十年都没人管的小区现在“秩序井然”:8个门栋、118户人家,每一户都是干干净净,敞亮一新。
同心这个名字是居民们自己取的,同心小区建造于上世纪90年代末,实行自治前叫“西园里333-340号”。由于历史成因复杂、建成年代较长等因素,曾先后出现3家物业因无力维持而退出的局面。该小区很长时间都缺人管理,破落加速,门口的装修垃圾没人清理、水箱常年不清洗、车库被人侵占等问题很常见。
转机终于来了:在滨湖区蠡园街道的指导下,西园社区要自我改造了。怎么改?社居委全部兜底吗?这样或许只是换汤不换药,只有从根子上触动居民们的“觉醒”,才能真正让“老破小”的环境得以长效改观。居民自治的改造从2019年下半年启动,身为社区志愿者的老党员陈福林积极奔走,呼吁居民自掏腰包进行家园的“集中整治”。几名热心的居民小组长出钱出力,清除了楼道的陈年垃圾,随后在街道、社区的支持下,相继完成了自来水直供水改造、消防管道疏通、整治小区车库和配套用房侵占问题等事项。到去年9月底,小区呈现整容般的刷新颜值:成堆垃圾不见了、绿化更好了,停车位也规整了,除了人脸识别智能门禁外,还有智能充电桩。院落坡道两侧粉刷一新的白墙装饰成“友邻故事”文化墙,停车库的公共空间被打造成120平方米的“友邻客厅”。
房前屋后的小事做好了,家园获得了新生。见到环境的勃勃生机,人心亦见贤思齐——同心自治组长起草了小区自治规则、议事规则和物业管理费收取细则,挨家挨户得到每位业主的意见后进行修改完善,征得居民一致同意后报社区备案实施。昨获悉,小区已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缴纳了物业管理费,停车费和物业费将成为小区长效运转的“资金池”,用于必要的公共设施维修。此举同样起到了带动作用:滴翠路南片区的另两个老小区红心里院落、家舍里院落也推进了院落自治。
党建引领“红色楼道”
有十多年历史的梁溪区五河苑小区是农民安置房小区,这里曾经小广告满天飞、电动车飞线充电……乱糟糟的楼道氛围让小区居民闹心。
社区治理难度大,但关心社区事务的热心居民很多。“将楼道整体贴个瓷砖吧,亮堂也好打理”“我们这里党员这么多,来打造一个红色楼道吧”“我家阳台上有一套闲置桌椅,还挺新的,搬来公共空间给大伙儿聊天用”……去年,楼道发出了“微自治”倡议,党员骨干们热情最高,就楼道该创建什么主题特色、文化墙上布置点啥畅所欲言。
策划了几个月,“祥和楼”“谦和楼”“慈和楼”等不同楼栋都有了高大上的新名字,每个楼道都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等传统文化元素装点了原本过于简单的灰白色楼道,楼道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阵地。
像95号居民楼就是通过微自治“众筹”资金改造的门厅,这里有了个新名字“睿学楼”,居民们喜欢来这个公共客厅小聚,这里有谈心的桌椅,更有邻里守望相助的消息互通。大家觉得,这门厅一点不输给自家的客厅,且更有人情味。只见地面改成了大气的防滑花岗岩,墙面新贴了浅色瓷砖,软装部分体现红色党建文化元素,最近还进行了二次装修,在门厅的天花板上装上了结实美观的扣板。
在五河苑小区,逐渐老去的楼道却在生活的无数小事中一点点变美:一个个楼道新设了一个个公共门厅,有的有“图书交换站”,有的有“玩具交换站”,长大的孩子把闲置的书籍玩具给邻居家的弟弟妹妹们用,有的热心家长还不时组织孩子们一起外出参观博物馆、暑期实践等。94号楼里老黄的妻子突发意外瘫痪在床,老黄自己又有糖尿病,楼道里一名护士知道后,主动承担起每天为老黄注射胰岛素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