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乐龄·悦苑

老人“掌上办事”为啥卡了壳?

  “很多事情动动手指就能搞定,无需到办事大厅,省时又省力……”当前,各种“掌上办事”App,正不断提升群众办事的满意度。不过这些在年轻人看来十分方便的App、小程序,却让不少老年人如临大敌。

  手机“不认”他们的脸

  去年4月,读者陶奶奶给记者打来电话说,手机“不认”他们的脸。

  陶奶奶和她的老伴,还有几位老同事,住在一家老年公寓。单位通知他们有时间到人社局办理一下认证手续,据说要每三个月认证一次。当时受疫情影响,养老机构尚在封闭管理中,他们没法出门。这就需要他们在手机上下载云南人社“12333”App去登录认证。在侄女的帮助下,老两口下载了软件,可是到了人脸识别这个环节,她轻松过关,老伴却一直通不过。其他几位老同事也遇到这个问题,院方工作人员协助解决,也没有通过。有人估计是身份证上的照片与他们现在的样子区别太大,让电脑“傻了眼”。

  认证通不过就领不到养老金,老人们很着急,纷纷向原单位退管科反映。陶奶奶单位退管科的同志很快来到公寓帮他们解决难题。或是换一个手机信号好的地方,或是换一个光线好的自拍环境,有的老人通过了认证。实在没辙的,就用手持当天报纸照相的方式,上传照片后也通过了。经过这件事,老人们很担心以后每三个月要认证一次,万一通不过,很麻烦。经过单位向有关部门反映,他们的养老金领取到现在还算正常,没有再要求短时间内认证。

  尽管如此,陶奶奶仍担心隔上一两年再认证,自己的容貌变化又会导致电脑不认她。该怎么办呢?记者请教了公安系统的专业人士,答复是这样的:

  在人脸识别过程中,系统会对前端在各种环境下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先采用光线规整、图像增强、关键点分析、人脸对齐等进行人脸图像预处理,使人脸图像更加清晰容易检测出来,检测出人脸后采用训练出来的特征模型进行人脸特征值的提取,并对提取出来的特征值与之前建立的人脸库中的人脸特征值进行比对,输出比对结果确定是否为同一个人。在整个人脸识别过程中还会加入活体检测环节,比如摇头、点头、微笑等动作,增加人脸识别的应用安全性。陶奶奶他们刚开始不容易通过认证,原因在于他们此前的面部信息还没有入库,一旦入库,以后识别起来就很快。还有就是操作环境的影响,比如手机像素、网络信号等。

  那么容貌变化会影响识别吗?有关专家表示:除非做了大幅度整容,否则是不会遇到这个问题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长相很接近的人,比如双胞胎肉眼很难分别,但计算机可以成功区分。一个普通人能够准确辨认的人,数量很有限。通常辨认熟人很准确,辨认陌生人容易出错,但计算机可以准确辨认千万级甚至亿级的面孔。

  尽管在“人脸识别”上几经波折,不过陶奶奶还是觉得,相比到人社局窗口去当面认证,手机上的操作要方便一些,不用跑来跑去。当然,前提是遇到这类问题,能有人提供帮助,如果拨打的电话都是智能语音,提示你按某某键进入,没个真人来回答,还是很不方便。

  缴费软件多了也头疼

  找不到真人咨询是烦恼之一,还有一个让老年人烦恼的情况是动不动就要你绑定微信公众号和下载App。这不,一个App就让刘女士一气之下停用了某运营商的宽带业务。

  刘女士退休多年,孩子们在外地,每个假期她都会飞过去与他们相聚,有时一住就是几个月,因而出门前,她都会申请停机保号、关掉宽带,回来以后再开通。去年出门前,刘女士打电话报备了停机保号,并得到对方确切答复,回来以后打电话开通即可。三个月后,刘女士回到昆明,打电话想开通宽带却遇到了麻烦。因为她的宽带已欠费,需要先缴费才能开通。由于能提供人工服务的网点太少,刘女士要去缴费,就要折腾好几公里,且排队的人很多。以往她都是在微信的“生活缴费”功能里完成缴费,这一次却缴不了费用。再打电话,说要办理“远程柜台”,需要下载软件,手持身份证拍照,上传后进行人脸识别。刘女士认为太麻烦,索性停用了宽带。

  在刘女士看来,近年来,城市生活服务变化太大,缴费方式又不统一,让她很不适应。她说:“有的服务领域,一开始有网点服务,现在变得找不到真人,要在网上缴费;有的又要求办卡缴费,比如燃气费,旧的燃气表换成电子表之后,燃气公司就要求住户去办卡,把燃气存在卡里,输入电子表中才能使用。”去年底,她收到了云南电网的短信,告知用户:从今年起,将由原来的手机短信服务模式转换为互联网平台自动告知,请用户在手机上绑定南方电网微信公众号或支付宝生活号。她有一套东郊的房屋在出租,以前都是收到电费短信通知后告知租户,由她交费后,租户再将钱转给她。但是现在这样的通知方式,让她不得不去下载软件,而她的手机内存已经被各种软件占得满满的。刘女士觉得,如果每一项生活服务缴费都要下载一个软件,还要设密码、记密码,对像她这样的老年人来说还是有负担的。刘女士表示:希望各个服务领域能打通壁垒,让生活类服务的选择与付费尽量融合在一个平台里。 (据云南老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