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名校陆续放榜,锡城不少学生按自身留学规划申请院校并收获录取通知。除祝贺与鼓励外,社会上不少声音对当前疫情形势下的留学选择提出质疑:现在的情况还适合留学吗?出国留学成了在国内上网课,值得吗?昨日,记者采访了经历2020年“最难留学季”的学生和家长,了解他们的感受。
“最难留学年”里
经历“兵荒马乱”
去年2月,墨尔本大学研究生冷泽星与一群澳洲留学生为小学生办起了网上课堂。每天为孩子们答疑解惑让冷泽星留在无锡的日子丰富起来,但她一刻也不敢放松对疫情形势的关注。
“当时我面临毕业,虽然考虑过申请延期,但觉得疫情很快会被控制,仍希望回校完成答辩等事宜。”冷泽星说,去年2月底她就开始订返校机票,其中上海到墨尔本、上海到新加坡的机票都因故退票,她与同行朋友最终先前往泰国隔离14天后才飞往澳洲入境。很快澳洲疫情爆发,学校公共场所全部封闭,她居家隔离后开始线上课程和线上答辩。
冷泽星的回国之路也并不顺利。“当时全澳洲仅有从悉尼飞回中国的航班,我们从墨尔本抵达悉尼的当晚两个城市的边界就封了。”冷泽星说,落地厦门后,他们于当地接受核酸检测和隔离。“最后半学期很难,学校实验室不开放,我们需要在外找地方做实验弄数据。原本毕业后想去新西兰看看,然后留在墨尔本试着找工作,最终都没实现。”
网课进行时,学生挑战多
在国内上网课是不少留学生的首选,今年这一形式或将延续,时差、课程资源少、交流难等成为他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徐溪远是美国范德堡大学的大二学生,在他看来,无法与老师取得即时交流是网课最大的阻碍。此外,线上考试还会面临网络波动等突发情况,但随着经验增多,这些问题都能自己克服。
“日落而作,日出而息”是不少留学生去年学习生活的常态,徐溪远也不例外。虽然有录播课可选,但“熬夜”上课无法避免,部分课程的老师只开直播,还涉及与他国学生的线上讨论。“晚上总觉得自己大脑转得不够快。白天我们家楼上还在装修,我睡眠质量并不好。”
“对于已出国留学经历过线下课程的学生来说,网课带来的落差会很大,而去年刚被录取的新生由于尚未接触到国外院校的课程与学习资源,对比没那么强烈”,江苏省天一中学副校长、国际部主任陶波说。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增加同样给留学生提供了便利,若是国际院校与国内高校有合作,学生就能申请到国内合作高校就读。多数合作的国内高校教学方案为本校线上授课结合国内合作高校线下授课的模式。去年,美国纽约大学就允许中国学生在上海纽约大学就近入学,张杨泽宣便是其中一员。
“线下课程几乎都是外教上,高度还原了应有的大学氛围。虽然部分课程依然需要深夜看直播,但只是少数,不需要完全倒纽约时差。”张扬泽宣说,他目前在上海租了房子,中午在学校用餐,晚上需要回家自行解决,生活井井有条。
坏事变“好事”:
学生被“逼”成长
网课对学生的自我规划、学习、沟通等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十分有益。“首先,学生应学会调整选课思路,尽可能减少时差带来的影响。此外,如何活用线上学习资源、与老师和同学有效网上沟通等,都是留学生需要‘逼’自己学会的技能。”陶波说,她的女儿邓陶去年被密歇根大学录取,网课并没带来如预期般较大的影响。经过第一学期的适应后,邓陶有了选课经验,在第二学期尽可能多的选择录播课,并将直播课安排在上半夜。“她还学会了买菜做饭,有时我们回家晚餐已做好了”,陶波笑言。
“从前孩子在美国,我们除了交学费在其他方面都帮不上忙。”徐溪远的爸爸说,孩子暑假往往不会回家,会参与实践活动或实习,一家人只有寒假过年期间能相处。而这一年来,他们每天都能一起吃晚饭,沟通增多让家庭氛围也好了许多。“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不少,更加注重身体锻炼了。”
建议:
是否留学家长应慎重考虑
去年10月,教育部以“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发挥作用”新时代留学方针为指引,表示鼓励留学。政策的支持让不少选择留学路的家庭安心。
面对现阶段情况,适应才是关键。“如果家长或学生觉得网课影响较大,可选择延期入学。”南外国王国际学校行政校长尤小艳说,延期入学不是“家里蹲”,学生仍能通过志愿者服务或专业相关实习等多种方式安排好这一年。认为作息时间的颠倒对自己影响不大的学生可以选择在线较容易处理的课程,将动手实验课留到线下。
“高中生由于留学目标明确,家长与孩子都不会过多犹豫,而低年级孩子家长中摇摆不定的很多。”尤小艳说,她接触了不少因国内外疫情形势而困扰的低年级孩子家长,他们犹豫是否继续让孩子走国际教育的路。其中多数认为,孩子年龄还小,家长觉得先回公办学校上学,待国外形势稳定后再做打算也不晚。“家长的摇摆不定影响的是孩子,在转学过程中,孩子需要适应不同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方式,付出巨大的机会和时间成本。”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