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森宝 文 |
1972年的春节,我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是在船上度过的。
18岁那年夏天,我初中毕业被分配到江南航运公司一个货运船队上工作。船队由一条120马力拖轮和12条60吨级木驳船组成。常年航运在苏北、安徽、山东、浙江等地;经常10天、半月才往返无锡一次。每条驳船上定员4人,3人在船上工作,1人轮休。临近过年,母亲一再叮嘱我要回家过年,毕竟这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春节。
当我支支吾吾向“船老大”说明母亲的期盼时。“船老大”竟一口答应,说船队返回无锡后,让我回家过年。腊月廿六,船队停靠无锡了,我高高兴兴整理床铺、衣物,满心欢喜准备回家过年。
可那天傍晚,正当我们一家人围坐一桌有说有笑吃晚饭时,“船老大”突然光临。他有些窘态地说,有位船员接到电报,其亲病危,现已离船回家。船队又有一批货必须送往苏北,因此船队长叫他上门“请”我上船。我毕竟才十八九岁,听后连连摇头不同意,心里想哪有说好的事情又变卦呢?可父母却站在“船老大”一边,劝我上船;我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却还是跟着“船老大”上了船。
船队起航后,船队长特意找我“打招呼”,还说了不少表扬我的话,我的一肚子“火气”渐渐有些平息。
那次船队的航程是苏北淮安,大年三十下午4时左右,船队早早停靠途中一个小乡镇的河边,“船老大”们把预先准备好的鸡鸭鱼肉蔬菜一一拿出并亲自掌勺,不久每条船上均飘出一阵阵扑鼻的香味。傍晚时分,每条驳船的“梢棚”顶上都点起了一盏大“马灯”,远远望去“一条龙灯光”,犹如一道靓丽的河上风景。
吃年夜饭前,船队长到每条船上分发了一瓶洋河大曲、两瓶加饭酒、两包大前门香烟并说了一套新年祝贺辞。过年图个热闹,有人提议:每两条船并在一起6个人一桌,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你端菜我拿酒,12条船组成6个临时“家庭”,大家你敬我酒,我敬你烟,气氛既温馨又热闹。
船舱外寒风刺骨,船舱内暖意融融。酒温了一次又一次,菜热了一回又一回。大家天南海北,边喝边侃。我酒量不大,渐渐地我感到有些头重脚轻,说话舌头有些“大了”。“船老大”见状就把我扶到床上还帮我倒好洗脚水,我胡乱洗了洗脚,倒头便睡。
“嘣叭!”“嘣叭!”“噼里啪啦!”朦朦胧胧中,一阵爆竹声将我惊醒。“船老大”见我醒来微笑着对我说:“小徐,新年好!”我连连说:“船老大,新年好!”“快起来吧,船队就要起航了。”正说着“嘟”一声长鸣,拖轮拉响了起航的汽笛。
我迅速穿衣起床,刚洗漱完毕,船老大就变戏法似的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年糕团子”说“趁热吃了,图个吉利。”接过“年糕团子”,一股暖流直涌心头。
岁月悠悠,许多年过去了;每逢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一起亲亲热热吃年夜饭时,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在船上过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