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饼,1850年由无锡孙记糕团店创制,因正值玉兰花开时节而得名。清道光三十年,城中迎迓亭孙记糕团店整合乡下玉兰饼的做法,将玉兰花瓣洗净后,切碎捣烂制成馅心,外用糯米粉包裹后放在油里煎制,称为玉兰饼。再后来,皇亭里也有玉兰饼卖了,味道及品相也都做得不错。以后馅心的品种不新增加、改选,除肉的馅儿外,还有菜猪油、玫瑰、豆沙、芝麻等品种。肉馅要事先拌好佐料,包在糯米和成的面里,然后下锅煎。煎好后的玉兰饼色泽诱人,外脆里香,江南一带的人常用来当早餐食用,美味还不容易令人发饿。色泽金黄,外皮酥脆,馅心软糯。
玉兰饼还有个别称叫:“拖大饼”。因其外形金黄油亮,被认为是吉利讨口彩的食物。东亭、八士、东北塘等地区,在新生儿出生之前就有送“拖大饼”的习俗。有的地方还会将玉兰饼盘成塔状码放在篮子里,意为“宝塔结顶”。
说也奇怪,江浙腹地的无锡城里,搭配百年玉兰饼的居然是一碗酸辣汤。这种典型北方风味也许是跟随迁移的民众,也许是跟随南迁皇室,扎根于吴地。酥脆的糯米外壳,由表入里,渐渐变的酥软,慢慢地咬下,焦嫩的饼皮滋滋地脱落在嘴中,随后肉馅的香气伴着肉汁汩汩而出,在齿间流淌。此时如果再嘬一口小砂锅现煮的酸辣汤,热烫香辛,吃罢微微发汗,浑身通透。
主辅料:
水磨糯米粉200克、富强粉50克、鲜肉馅150克。
调味料:
姜、蒜末、葱、五香粉、生抽、糖、盐、老抽、黄酒适量。
制 法:
把肉剁成肉糜,然后里面放入黄酒、盐、葱姜蒜末、五香粉、耗油、生抽、老抽、糖拌匀,然后把肉上劲。把水磨粉和面粉放在一起,用70-80℃左右的烫水揉粉,揉成光滑的米粉团。把面团搓成长条,拽成一个个分量相当的剂子,搓成圆形,用两个拇指放中间,捏成一个窝装圆胚。放上肉馅,收口按扁。锅里放油,等到五成热的时候,把做好的饼胚放入油锅煎,等煎到一面金黄色的时候翻身。等两面煎至金黄色即可出锅。
注意点:
拌肉馅的时候,食料一定是按顺序来,让材料充分融合。充分的搅拌,让肉馅吸饱了水,这样拌好的肉馅口感就会十分顺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