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
最近,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做了一项“手机打车软件打车”调研。他们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和重庆,专门打车800多次,花费50000元得出这份打车报告。报告显示:苹果机主更容易被专车、优享这类更贵车型接单。如果不是苹果手机,则手机越贵,越容易被更贵车型接单。调研当中,还发现实际车费比预估费要高,而这样的情况占比高达80%。记者暗访调查,网约车司机也表示实际车费肯定比预估价高;因为没有各种打车补贴和优惠,苹果手机的价格会贵一点;现在打车也确实更难。
(来源: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网友评论
@Judy迪小仙儿Judy:是时候弄个破手机用来消费了……
@电商报:不知不觉间就被杀熟了。
@忠心耿耿小良子:“舍得花万把块买手机的客户根本不在乎再多花两块钱打车!”我赌五包辣条,运维策划开会时说过这句话。
@网络315警示:大数据,用歪了。
@轻雨晨风:确实比预估车费高,我今天坐了两次网约车都是。
@尹恩惠Eli:还有一个事:你们注意看,一般第一次预估价格是最低的,第二次再搜同一个地址价格要贵几块钱。但是只要把地址改到旁边的地址(几米也可以),价格又会降低回来。
@汉闻:个人信息泄露后的价值体现,大数据时代坑你没商量,有可能你不会介意。
小编说两句
手机越贵、打车越贵,无非是认为使用较贵手机的人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属于“价格不敏感人群”,可以多让他们“出点血”。所以现在大数据除了“杀熟”,其实还“杀富”?!这种“骚操作”,已经不止于不讲商业道德的奸商行为,还涉嫌违法了。除了引发消费者的愤怒与谴责,更应该引来监管之手。算法不该成为网络公司实行差异性交易牟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