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策 文 |
高光时刻,网络流行语,据说源自英文单词,是精彩时刻的意思。网络语言被很多人排斥,我倒觉得有些网络语言颇为生动形象,这大概也与科技时代追求即视感有关。高光与时刻连缀在一起,最亮丽的事物有了时间限制的遗憾或满足,这个词便更有了勃勃的生机。
而高光时刻这词用以形容某某人生的一段,似乎就更准确些。一个人的高光时刻,一定是他钟爱的事业达到一个高峰的时刻,是他的心愿得以满足,他的理想得以实现,他的梦想照进现实的时刻。卢嫈的新作名为《不可复制的高光时刻》,高明,贴切,吸引读者,值得点赞。
突然就想,卢嫈的高光时刻是哪一时呢?是她毅然放弃相对稳定的工作投身公安文学创作的时候?是她获得新浪论坛“十大版主”“十大写手”的时候?还是她跟随公安部“公安文化基层行”小分队将如火的激情送往大江南北的时候?
著名公安作家武和平先生,曾经创造了“字儿警”这个词,用以形容耕耘在公安宣传文化战线上的人们。这个词简单而诙谐,有种苦中作乐的自豪感。但在凡事讲究规范化的今天,“字儿警”略显随意了,在公安战线,其实有很多的文字工作要做。写报告的是不是“字儿警”?做记录的算不算“字儿警”?所以,宣传文化民警的称谓已经确定,其重要性也不断在提升。而就此说到卢嫈,当然是一位优秀的宣传文化民警。
《不可复制的高光时刻》,是卢嫈的第三部著作。非常有幸,她的第一部书《铿锵玫瑰》和第二部书《氿城警事》,我都拜读过。三部书如同文学路上三个扎实的足迹,标注出卢嫈的写作经历,也记录着卢嫈的心路历程。公安宣传文化的工作不是轻松的,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警种,而只是一种符号或一种标签,它往往需要贴上了这个标签的人要和一线民警一样冲锋陷阵,然后再在卸下盔甲的短暂时间里,让头脑冲上第二个战场。体力和脑力的交替作战,支撑自己的只有精神和毅力。这种精神和毅力来自对文学的热爱,更来自和战友们感同身受的深厚情感。文化人与警察的身份融合,使他们的工作更具使命感,也更有奉献精神。
这种奉献不是轰轰烈烈的,而是悄然无声的。只有当你有过在深夜别人都睡下的时候打开电脑的经历,你才会体验到这种奉献的艰苦,与这种奉献的愉悦。
这些年一直见卢嫈在忙,在部里,在省里,更在她的家乡。常常在这里那里碰到她,只来得及握一握手,简短地问候两句,便又各奔东西了。公安宣传文化事业这些年蓬勃发展,从事这个工作的人忙碌可想而知。卢嫈的新作品一篇篇地发表出来,写英雄的事迹,写自己的感悟,写供人警醒的案例,也在难得的闲暇时写写山水花草的姹紫嫣红。收录在这部《不可复制的高光时刻》中的,就是她这几年的新作。读罢掩卷,总的感觉文字仍旧清新,笔调却在稳重中更见幽默亲切,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则更在内敛中显出了深沉厚重。读卢嫈作品,如与聪慧的邻家小妹交谈,轻松活泼里时显睿智,也有深刻而清晰的思考,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悟。
如果单纯从一个作家的角度而言,他的高光时刻也许就是一部新书出版,而且受到好评的时候。但从一个公安宣传文化人的角度看去,这样的高光时刻并不足以表达出作者内心的丰富世界与追求。他们的身影,永远站立在公安事业的大格局中,是高速运转的国家机器中的一枚螺丝钉,一滴润滑剂。说得更准确一些,他的命运、他的荣辱,应与国家的命运、事业的盛衰紧密联系。我们从这个高度来看,卢嫈的高光时刻,在她投身公安文学事业的那一刻,在她获得荣誉和表彰的那一刻,更在她笔下的那些英雄事迹让读者心灵撼动的那一刻。而卢嫈的高光时刻只是这支队伍的一个缩影,因为这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在这支队伍里,有你,有我,有他,有属于所有人的高光时刻。
曾带鲁迅文学院公安作家研修班在苏州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卢嫈闻讯从宜兴赶来,大家相聚在夜幕下的苏州河畔,酒酣耳热,卢嫈笑声爽朗,热情尽放。那一夜谈文学,谈工作,也谈家庭。说起来,那也是高光时刻吧,一群宣传文化人的聚会,也是前行路上的加油站,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忘却的美好记忆。
《不可复制的高光时刻》,卢嫈 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年12月出版,定价: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