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乐龄·悦苑 / 广告

APP适老化改造仍藏诱导弹窗

“关怀模式”:表面文章为哪般

  北京一社区的老人们,在学习使用智能手机。(新华社 资料图)

  银发族的触网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去年12月25日,工信部发布方案明确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的总体要求,并宣布首批APP改造名单。今年4月,工信部再次印发通知,对页面布局、区域辨识、字体大小、语音阅读、验证码服务、多媒体播放控制、广告内容和插件等均作出规范要求,明确适老版网页、APP禁止广告弹窗、诱导类按键。

  目前,APP适老改造完成了多少?记者对被纳入改造名单的APP进行了一番调查,发现改造进度参差不齐、效果不尽如人意。

  入口难找 年轻用户都晕头转向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首批名单中已有不少APP进行了适老化改造,不过,改得快并不等于改得好。

  记者在体验部分APP内置的 “关怀模式”“老人模式”“大字模式”等时发现,要调到这一模式,用户需得“过五关斩六将”。以淘宝的“亲情关怀模式”为例,用户必须先在自己的手机上向长辈的淘宝账号发起亲情号邀请,长辈同意邀请并组成淘宝家庭后,其手机才可以进入“关怀模式”,程序过于复杂。

  除入口难寻之外,APP对适老模式“表里不一”的改造成果,也会让老年用户的实际体验大打折扣。

  以链家、贝壳找房等APP的“关怀模式”为例,它们对老年群体的“关怀”只停留在首页,一旦点击“二手房”“新房”等选项跳转到下一页面,布局版式恢复成“普通版”。

  走“形”不走心 仅调大字体、音量还不够

  看不清、听不明是挡在老人APP使用前的两大拦路虎。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已经完成了初步适老化改造的APP中,基本都对字体、行距、提示音量等方面进行了放大处理;页面的呈现上,独立的适老版APP或APP内置的适老模式也拥有更清晰的板块划分,更简明的功能设计。

  不过,老年群体对智能手机APP的改造需求仅此而已吗?记者走访发现,认知、操控、语言能力的不断下降,也是阻碍老年群体使用APP的重要原因。59岁的陈女士自述“很少发红包,因为常常不记得微信支付密码”;73岁的黄先生吐槽“APP大字模式的入口总是来回变,有的要点APP左上角,有的要点右下角,我哪里记得住。”走访过程中,有不少老年人对适老化APP提出了建议:APP适老版本标准化、支持方言识别、提供更详细的老年用户使用手册等。

  “调大字体、音量,只是年轻人对老年人需求的最浅层理解。”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呼吁,APP开发者积极落实老年用户调研行动,更加注重适老化APP功能上的精细化调整,并帮助老年用户克服面对新时代数字技术的恐惧感。

  受广告滋扰 适老版弹窗广告不少

  能上网还远远不够,老年人的上网安全亟需保障。

  相比年轻人,中老年群体在触网过程中更难辨认广告和诱导链接,因此更容易受到广告的滋扰,甚至被不法商家盯上。

  经记者实测发现,淘宝亲情关怀模式、上海移动网上营业厅敬老版等APP的适老版仍存在弹窗广告;喜马拉雅大字模式、滴滴出行关怀版等推出的适老版设有开屏广告,部分在首页、内页也不乏信息流广告。

  在适老版APP中植入广告本身就已违背上述通知的要求,更离谱的是,部分广告还包含转发领消费券、点赞得金币等诱导性内容,存在误导用户的风险。

  即使侥幸躲过了以上位置显眼的广告,对于更加隐秘的搜索广告,老年用户仍然防不胜防。比如,在百度大字版的搜索栏搜“膝盖疼”,推荐的前五个搜索结果中,前三个都显示为医院广告。对此,记者致电百度大字版为老年人提供的“暖阳热线”,客服表示会详细记录意见,反馈给工作人员,并建议使用看新闻或者听电台的功能,这里面一般不会有广告展示。

  (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