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锡友记

秋日里,吃到“儿时味道”的海棠糕

  假日去贡湖湾休闲游,儿子在手机上一搜,说小溪桥距离不远,可以去买海棠糕吃了。想起我们小时候,偶尔有机会吃到,像奖赏一般,没想到儿子也喜欢吃。

  回程时,特意拐到小溪桥。这是一个露天的摊位,老板娘四十来岁的样子,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口罩遮住了半张脸,只露出一双热情的眼睛和额头上细细密密的汗珠。做出的一板板海棠糕转眼就被顾客们一抢而光。我们付了钱就耐心等待着,欣赏起她的手艺来。只见她熟练地在铁板上的7个茶杯大的圆形模具里倒进面粉糊糊,涂上一层豆沙,塞进一团猪油,再用一根铁签把面粉糊糊往上勾一勾,转一转,就把豆沙和猪油盖住了,然后反扣在一块撒了白糖的铁板上进行烘烤,下一板又开始制作。随着温度的升高,香气逐渐弥散开来,吸引了更多的顾客排队购买。

  老板娘热情健谈,她告诉我,自她从母亲手里继承了这个技艺后,也已经做了十多年了,每天下午一点半出摊,一直做到五点半,风雨无阻。这个活儿看着容易,做着累人,光是这铁盘子就够重的,别说还要站着操作半天,一刻不停。她经常要忍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来摆摊,因为客人们在等着……

  说着话,海棠糕出炉了,上面是淡黄色,松软香甜;底面是赤褐色,油汪汪的,猪油与白糖的碰撞使焦香愈发浓郁扑鼻。旁边一个姑娘当场又加购了6个,于是我们又得等下一锅了。待到拎着海棠糕回程,浓浓的甜香弥漫整车,引得人口水直流,老妈已经在后座开始“偷吃”了。 (@烟雨江南)

  话题#江南风物志#:粉垣黛瓦,朱栏绮户,莲叶田田,菱角尖尖……尽是江南风物,一起来了解江南人的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