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二泉月·文学

船过苏州城内河

  | 宋子伟 文 |

  船过苏州城,两岸人家尽枕河。

  清晨的风,凉凉的,心旷神怡;两岸的房子,高高低低,连成一片;河旁的河滩,大大小小,形态各异。我站在船头看风景,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目不暇接,万般新鲜。“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长长的苏州城内河风光,令人大开眼界。

  忽然,有人惊呼:“勿好哉,勿好哉!”我大吃一惊,不再心猿意马,马上全神贯注,把竹篙拿在手中,看好前方。

  一只有棚的小木船顺风顺水,刚驶出桥洞,迎面与两只逆水而上的小木船立马就要碰撞了。“勿好哉,勿好哉!”呼叫声此起彼落,站在船头的三位女子用竹篙挡了一下,但还是撞上了。“奈么好哉,奈么好哉!”船上的女子不像我们乡下人那样吵吵嚷嚷的,而是心平气和,依然柔声细语,各自反向而行。我感触很深,人间天堂里的人就是不一样,碰撞前说“勿好哉”,碰撞后说“奈么好哉”,吴侬软语,笑脸相迎。“勿好哉”后,没有一句争吵声,风平浪静的,这就是大度,这就是胸襟。作为一个“老三届”知青,我心灵是得到滋润的,“忽遇甘霖,终身受益”。我想到了“礼仪之邦”,从此以后,我一直把这种为人之道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碰撞后说“奈么好哉”,想想有意思。我敬佩苏州人,尤其是苏州女人。这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河很长,在河滩上的苏州女人很多,大部分是妙龄女子。十里长河尽画卷,两岸佳人俱美色。苏州女人淘米洗菜洗衣服,举手投足,别有风味。

  正是江南最热天,洗衣服的女人光着腿,站在水中漂洗衣服,晨光中,容光焕发,婀娜多姿。也有在石条上用棒槌敲打衣服的,动作优雅,身材苗条。也有蹲在石条上淘米汰菜的,肤色白皙,面容姣好。每个人说话都柔声细语,笑声银铃般悦耳,简直是天籁之音。对于我这个穷乡僻壤的小青年来说,是美的滋润,是美的启蒙。我忽然觉得,农村的女孩子是无法与“上有天堂”的女孩子相比的,“双抢”大忙,农村女孩开早工,开夜工,蓬头垢面,衣服也是缝缝补补,补丁连补丁。城里女孩穿得干干净净,漂漂亮亮。见到河滩上的苏州女人,我一下子觉得自己完完全全是地地道道的“土老二”,真正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

  早晨的风凉凉的,站在船头看风景,真正是三世修来的福气。

  “卖菜啦,卖菜啦,新鲜的蔬菜!”楼上的女人,把头伸出窗子,把篮子从上面用绳子放下来,篮子里还有钱包,小船上的女人,把新鲜的蔬菜放入篮子里,把钱包里的钱点一下,多余的钱放进去。然后,就说好啦。篮子就慢慢地拉上去。楼上的女人说,帮我吊桶水,一只小水桶吊下来,船上的女人把小水桶打满水,说好啦。小水桶就慢慢地吊上去。

  还有卖鱼虾的小船,楼上的女人和船上的女人,也如法炮制。我感到好像是在拍电影。

  这就是人间天堂。

  乡镇企业风起云涌之时,我和村上的阿大、阿胖、阿宝把一只5吨头水泥船摇到上海,再摇回无锡乡下。几百里的水路,是日夜兼行,互相轮换。都是20多岁的农村小青年,有的是力气。当时,河水很清,可以放心饮用。船过苏州城内河,能够一睹苏州女人淘米汰菜洗衣服的风姿,不虚此行。

  非常可惜,当水泥船再次经过这条河的时候,不是清晨,恰恰是夜半时分,淘米汰菜洗衣服苏州女人都在梦乡。一弯冷月,河滩依旧,寂寞无声。也许,世上的美景,不会重复出现第二次。

  但是,对我而言,就这么一次,也铭心刻骨,永远印在脑海里,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