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看无锡

非遗传承拖炉饼

  江阴的拖炉饼非遗传承人陶兴宝名气很大。说到江阴的中式点心,大家会很自然地想起陶兴宝。特别是那些曾去过“陶兴宝点心店”,品尝过那里富有江南风味、江阴特色点心的食客们,印象会更深。

  日前,在另一名非遗传承人蒋国权的陪同下,记者找到拖炉饼非遗传承人陶兴宝,他正在跟员工一起制作一道客户点的食品。陶兴宝不善言辞,但表示做食品就是看人品,尤其作为非遗传承人,对于每一道食品必须达到“五个精”:选料精良、制作精细、品相精美、口味精粹、口感精妙。

  拖炉饼是怎么来的?有着怎样的历史民俗?蒋国权说,民间传说,清朝同治三年春天,李鸿章的淮军配合“戈登洋枪队”攻打杨舍堡城的太平军。驻在杨舍的太平军护王陈坤书得讯后,就组织部队,在长泾河周围布下包围圈,准备迎敌。杨舍老百姓听到太平军要打洋鬼子非常兴奋,就想为太平军做点干粮。杨舍城里有个糕饼师傅叫陈阿二,他想出做素心馅的面饼既方便又上口,于是,家家献面粉,人人到地里挑荠菜。陈阿二约了几个糕饼师傅便动手做起来,和面、掐坯、擀皮、包馅、摊平,然后下锅。锅下火旺,锅里油热,饼不消片刻就煎熟了。师傅们连夜做了好多饼,送到太平军营房里。第二天一早,陈阿二想,还剩下不少面坯、饼馅,何不现做现吃?陈阿二马上动手把做好的生饼、煎饼的炉子、素油、硬柴,一起装到一辆拖车上来到街镇。杨舍街上人头攒动。有人眼睛尖:“哈,陈师傅好主意,把煎饼炉子也拖来啦!”有好事的问了:“阿二师傅,你做的这个饼,叫啥饼啊?又方便又好吃,总该取个名字吧?”陈阿二脱口而出:“就叫——拖炉饼吧!”

  陶兴宝介绍,江阴拖炉饼原料包括精白面粉、香油、白糖、荠菜、猪油(俗称板油)、芝麻等。工具主要是擀面杖、砧板,两只铁炉子,一只平底炉、一只尖顶锥形炉。陶兴宝和蒋国权一道展现了工艺流程。用面粉和水并滴入适量香油搅拌揉捏和匀备用。用适量猪油、白糖、荠菜(剁碎)拌匀为馅。将包馅的面团擀成圆饼状(也有长圆形),外粘芝麻备用。将炉子预热至适当温度后,将圆饼依次排在平底炉上,再将预热的锥形炉盖在平底炉上,现在改为用油煎炸。

  非遗传承人陶兴宝出生在一个餐饮世家,他父亲陶三度是江阴现代餐饮史上的一个技艺精湛、红案白案俱佳的老厨师。受父亲的影响,耳濡目染了烹饪技艺的陶兴宝从小就爱上了点心制作,从业40年,成为江阴点心制作的一代名师。 (宋超/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