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专版

学史力行担使命 办好实事践初心

  薪火传承报告团到消防救援大队讲述参加抗美援朝战斗经历

  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驰援河南抗洪救灾

  为退役老兵入户义诊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紧密结合退役军人工作实际,坚决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重要指示精神,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从为民处着手,于细微处用心,通过一件件实事传递党和政府对广大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

  优化资源,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百名老战士口述历史、讲述百名英烈故事、百场新时代退役军人党员讲授“微党课”、讲述百名“最美退役军人”的“四个一百”系列活动,把红色故事传播得更深更远。

  军休荣誉室的红色资源升级改造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面向社会开放。由军休干部们组成的“薪火传承报告团”“戎晖真情关爱团”“锡戎之声合唱团”为社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作宣讲报告58场次、受众2万余人,让红色歌曲、红色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关工委开展结对帮扶,累计向江南大学学生捐助资金46400余元。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征集红色文物,研发红色文创,培育百姓“红色宣讲员”分赴156个社区开展英烈故事宣讲活动。与地方大中小学校合力开展“红色文化进思政课程”活动,制作的《毛泽东思想的引领》专题片走进了锡城数以万计的大中小学生的思政课堂,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为烈士寻亲”,以崇敬之心赓续红色血脉

  “弟弟,我终于来看你了!”7月23日,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里,举行了一场阔别59年的祭扫。那是汤其才烈士家人,祖孙三代从萍乡而来,为亲人撒一把家乡的泥土,献上一束鲜花。94岁的哥哥眼含着泪水说道:“非常感谢为烈士寻亲活动,让我们可以到墓前祭奠亲人,这可能是我有生之年最后一次来看弟弟了。”

  “为烈士寻亲”,在泪目的接力传播中感受英烈的爱国情怀,传递对英烈的尊崇尊敬,是对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途经4省往返3000多公里,无锡惠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几经辗转,终于找到安葬在山西的王亚海烈士遗骸,把烈士接回了家。宜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经过多方问询,档案比对,数次上门核实,最终确认浙江台州解放一江山岛烈士陵园的“宋洪芝”就是宜兴籍烈士“宗洪芝”,烈士一家人半个世纪的牵挂终于尘埃落定。自2019年成立以来,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不遗余力梳理收集完善烈士信息,设立寻亲窗口,开通寻亲热线,采取电话联系、网络查询、实地查找等方式,已成功为17名烈士找到亲人,圆了多位烈属探望烈士的团圆梦。

  “五送”进军营,大力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

  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联合驻锡某部队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技能、送项目”进军营活动硕果累累。该部共有2400余名官兵直接受益于“五送”进军营活动,27个家庭涉法官兵获得法律援助,39名官兵子女入学得到助力,7名干部随调家属得到妥善安置;900余名官兵参加了技能培训,33人临退役士兵考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55名退役士兵“退役即签约”。

  今年以来,市和市(县)区两级共组织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17场(次),累计738家优质企事业单位提供8300多个岗位,网络浏览超过12000人次,线下专场参与4800多人次,达成就业意向超过1000人,其中公安交警铁骑和巡特警辅警一次性招收260余人。推进长三角地区首个军创科技园——华腾军创科技园区建设,加强新兴产业扶持。江阴市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联盟,已吸纳80余家企业,成立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学院、双创学院,精准指导退役军人创业就业。“华腾军创杯”无锡市第二届“创响无锡”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打造全市贯通、实时共享的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平台,为退役军人营造良好就业创业环境。

  退伍不褪色,老兵志愿服务队坚守戎耀初心

  “一城一品牌、一地一特色、一村一队伍”,依托全市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共组建1132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注册人数达13033名。我市“薪火传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等8支志愿服务队成功入选全省“百支优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名单。

  “我是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党员,在道路卡口把好关,就是为人民的健康安全把好关。”“战场上捡回一条命,我们随时准备报效国家,为老百姓做点事。”“革命军人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退役军人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退役守初心,一切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援、环境整治、文明创建、扶贫帮困、国防教育等领域持续开展志愿服务,展现了关键时刻靠得住、顶得上、战得胜的新时代退役军人风采。

  聚焦重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

  “我们村在粮食种植、产业项目发展和环境整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基础设施较弱、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座谈会上,宜兴市万石镇大尖村村委书记王志平说道。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们要发挥职能特点,帮带指导大尖村建设示范型、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在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权益维护、就业安置、创业指导及惠农金融服务等方面,为大尖村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帮助村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说。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与宜兴市万石镇大尖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以来,积极对接资源、搭建平台、找准结合点。联合邮储银行无锡市分行,三方互帮互助,建立长效共建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积极选派年轻干部到村挂职驻村第一书记,培养“兵支书”队伍,在基层一线充当乡村振兴生力军,共同推动大尖村全面振兴发展。

  应对挑战,筑牢疫情防控、防汛防台“双防线”

  7月中旬,中原大地洪魔肆虐,险情不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开展“驰援河南等地抗洪救灾”募捐献爱心活动,通过市红十字会募集善款370036元为河南灾区群众送去爱心。全局131名党员干部职工主动自愿报名“无锡市防疫防汛志愿者”,汇聚起打赢防汛救灾硬仗的强大合力。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领导班子成员第一时间带领志愿者们下沉社区,利用休息时间,到蠡湖街道中南社区,协助开展社区文明共建和疫情防控志愿服务。职工党员纷纷响应号召,到所在居住地社区开展“三报到三服务”实践,助力开展核酸检测,全面宣传政策信息,及时做好应急措施。党员严明安说:“目前,新冠疫情考验重重,作为党员我们责无旁贷,要为控制疫情贡献力量!”风雨中他们选择了不惧困难、忠于职守,高压下他们用行动作答、站在前线,他们用执行力和战斗力为人民安全筑牢防线。

  立足长远,为群众办实事制度不断完善

  “为群众办好一件实事,就会温暖一片人心。”一位基层干部朴素的话语,道出了办实事与学党史的重要意义。今年9月,全市第一部专门扶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和就业创业工作的地方性政策《无锡市关于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军人退役“一件事”办理平台,实现军人退役相关事项“一次申请、一窗受理、联动办理、限时办结”。

  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与“三联三解”活动相结合,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走访企业10家,村(社区)及退役军人服务站11个,困难户13户,切实为企业、基层和群众解决一批现实困难和问题。开展为立功军人家庭送喜报活动,军地协同上门慰问7名荣立二等功、95名荣立三等功家庭。在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服务管理上,无锡创新探索服务管理模式,在全省率先成立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功能型党组织,成立11个功能型党支部,打造9处标准化、规范化党建阵地。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无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响应市委“争第一创唯一”的号召,认真履行部门职能,勇于担当作为,真情回应民之所盼,竭力解决民之所困,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正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