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鸿声 文 |
乡村里充满着诗情画意,梅锦明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个乡村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他把散文集《心的原生态》,献给他多姿多彩、诗情画意的乡村。
翻了这本散文集的目录,逼人眼球的就是诗情画意:《凤眼蓝,不凡就在名字里》《面馆里的文学味》《麦子熟了》《一湾太湖点燃的热爱激情》……一长溜的名字,直到《琐说梅家巷》,一直是这味道。
东亭、荡口、羊尖、厚桥……每一处都人文深厚,小梅拿捏得很准。东亭,他从阿炳说起,带出唐代大诗人李绅,元代大画家倪瓒,明代翰林大学士华察等,说得头头是道。小梅一出场,就宣布“羊尖两个字就是刚柔相济的化身”。他从《易经》说起,说到绿羊农庄、水墩上、严家桥老街,并顺势托出宛山荡与宛山石塔的故事。从袁仁仪的锡剧前身“东乡小调”到唐懋勋落户严家桥,这样,梅锦明不无得意地宣称:《淮南子·精神训》说:“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羊尖,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乃至将来,其“形”总是充满在“刚”与“柔”的“相成”里。
“至于三月十八游吼山、游鞋山、游安镇,应朋友相邀,偶尔去过,但没有留下多少记忆,想得起的只有山上山下、街头巷尾到处是人,到处是红得发紫的荸荠和高过人头的甘蔗,还有家家户户的热闹景象。”
“在凤凰山、鸡笼山相望的山坳里,一条条河塘青波荡漾着山的青翠倒影,树呀竹的婀娜多姿。河面上一张张如盘的荷叶耀着晶莹的水珠,不时有蛙你传我、我附你地鼓噪出一片嘹亮。从水中伸起的河滩,穿过树荫的斑驳陆离,通向一排排二层的农家院落。在山的背景里,绿墨般的浓重中,一座座农家院落你挨着我,我偎着你,就如唱响着一曲山村吴歌。整个村庄虽然不气派,不奢华,但整齐、洁净、宁静,时不时还被披上一层山的氤氲之气,让山村笼罩上几分神秘,几分朦胧,几分诗意。”
“巧合的是,京沪高铁就从凤凰山与鸡笼山的交口里穿过。因为安镇东站近在咫尺,车打北京过来,到达凤凰山已是慢速滑行。打上海过往,正好进入加速前奏,高铁在这里始终有着舒慢的节奏。是不是这就是一种宿命,方便了凤凰山人在家里清楚地看高铁车的流动,车的时尚;而车里人,可以探头清楚地看凤凰山的景美,领受凤凰山的诗情画意。很可能下一回,车里人就有了停步这里的心愿,走进凤凰山的世外桃源,领受世间自然而为的另一番美好景象……”
以上摘自梅锦明《心的原生态》的字句,反映了小梅是多么关心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即使没有诗情画意的篇章,小梅也是循循善诱,像《终结电话座机时代》《闹心恼怒说产品》《死亡在时代病》《大妈舞》等,都是举身边人、身边事为例,指出不要一时被经济所牵所累。
有时候,你觉得梅锦明就像身边一只蛰伏的狸猫,当生活发生诗情画意时,它会激灵得根根毛发竖起,舔舐自己的巴掌;有时他又会像一只黑熊,有所谓地打量周遭,嫉恶如仇,做出必要的反应,发出一声两声“吠叫”。
《心的原生态》,梅锦明 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1年10月出版,定价: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