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实施意味着法律援助工作正式进入“国家法时代”,让少数弱势群体能够更好地共享公平、正义。最近一段时间,无锡市残联正通过各类途径,加大这部法律以及锡城法律援助点宣传,让更多残疾人能够获得帮助,解决遇到的法律问题。
案例
法律援助为她撑腰
前段时间,江苏正太和律师事务所的张静雨律师受到了江苏省残联的表彰,她获评法规政策优秀宣讲人。在她位于莲蓉桥畔的律所中,经常有残疾人前来求助。几个月前,她刚帮助残疾人于芳(化名)在结束婚姻关系时争取了相关权益。于芳原本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可爱的孩子,因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下肢和智力受损。于芳生病一段时间后,母亲龚小玲(化名)觉得女婿工作比较忙,无法照顾好女儿,就把于芳接回家自己照顾。后于芳的前夫认为双方长期不生活在一起,感情变淡,起诉离婚。
接手这个案子后,张静雨为于芳夫妻进行了五轮调解,但于芳的丈夫态度坚决,一定要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考虑于芳后续的生活保障问题。张静雨提出,于芳需要长期治疗,同时本人缺乏劳动能力和经济收入来源,依靠其自身无法维持本地的基本生活水平,属于离婚时生活困难的一方。按照《民法典》规定,夫妻离婚时,一方个人财产和可分得财产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或离婚后无住处,另一方如有能力,应给予帮助。这一要求有理有据,最后双方达成和解,于芳的前夫每月向于芳支付1000元的生活补助费,支付10年,共计12万元,在一定程度缓解了于芳的生活压力。
如果没有律师的介入,于芳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保障自己的未来,也不知道是否有相关法律依据。结案后,她不停地对张静雨说:“姐姐,谢谢你。”在张静雨看来,这个离婚案当事双方均有自己的不得已之处,两人还有一个孩子,最后和平分手,也为日后相处多一点余地。
难题
期待更多无障碍配套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规定,法律援助机构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服务。
张静雨接过一个让她印象深刻的案子。有一位听障人士希望能够进行职业病鉴定,要由用人单位盖章。但是,单位不承认与他之间劳动关系,他也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该企业的员工。无奈之下,他来到法律援助机构寻求帮助。在开庭时,当事人因为耳朵发炎没法使用助听器等设备,需要在受助者耳朵旁用很大的声音说话才能沟通。开庭结束,张静雨的嗓子也喊哑了。而有的残障人士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都会较差。“这时不能用法律术语,要用他们能理解的大白话,甚至要简单到小朋友也能听懂”,张静雨表示,最好是字少句短,且不能催促当事人,要让他慢慢回想细节。残障人士通常会有一点自卑,更需要律师的耐心和技巧。
一些法律从业者表示,有些残疾人虽然听力不好,但是能识字,如果能运用一些语音识别软件,实时显示法官或律师的问询,可能会让他们和外界的交流更高效。而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可以尝试通过购买服务上门聆听案件或就近办案。这些,需要各方努力,为残障人士维权扫清障碍。
亮点
申请手续更加简化
张静雨曾在无锡多地进行法律宣讲,每次讲完,会有很多残疾人围着她提问。还有不少残疾小伙伴加了她的微信,方便咨询。在进行法律宣讲的时候,她发现多讲各种案例故事,更有助于残疾人理解。同时,她宣讲的地方,90%的残障人士喜欢用无锡方言交流。一些心智类残障人士会询问,自己是否可以成家,寻找另一半。也有一些残障人士的家长会咨询自己百年之后,如何指定监护人来保证残障子女的生活问题。
在张静雨看来,残障人权益被侵害的问题比正常人更严重。比如,一位心智残疾人士的父辈遇到车祸逝世,有一笔不菲的赔偿金,这笔钱由其他亲人进行保管。若干年后,这笔钱还剩多少?本人的生活是否得到了应有保障?这些都是问题。她也常常对一些残疾人家属说,听完讲座要有一些未雨绸缪的做法,回去研究一下,在亲朋中找到可靠的监护人,来保障残障子女的未来。
也有一些残疾人表示,总担心免费的法律援助律师不会很尽心,如果真的要打官司,宁可借钱找收费的律师。张静雨说,法律援助其实是有补贴的,但相对于正常的收费案件说,这笔费用可能相对较少,再加上和残障人士交流障碍比较多,确实令律师头疼。她觉得,未来援助案件能通过政府以市场价购买服务的方式或走志愿银行的公益积分形式,可能会对法律从业人员更有吸引力。
无锡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杨颖介绍,今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法律援助的综合性、基础性及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均等化的法律,从健全法律援助保障体系、扩大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到强化法律援助服务监督,都作出了新规定。这部法律意义重大,说明国家更加重视保障法律援助,保障特殊群体的权益。这部法律对于残疾人群体也有了更友好的规定,比如,无固定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可免予核查经济困难状况,使得申请手续更加简化和便捷。
推广
法律援助制度仍需宣传
张静雨接手过一名聋哑外卖小哥薪资援助案,当事人入职时,站点工作人员建议他把工资打到别人的银行卡上,说这样他就不会因为收入上升而影响政府部门给他的其他待遇。然而,工作几个月,聋哑小哥一分钱没收到,兜兜转转,他寻求法律援助。
张静雨表示,尽管法律援助制度已推行多年,但仍有不少残疾人并不知晓。他们一般较少出门,信息获知途径也较少。要多宣讲,告诉残障人士,“有这么个地方,如果权益被侵犯,或者有困惑,可以找人问问,没钱也没关系”。同时,她介绍,对于出行不便的残疾人,其实还可以拨打12348电话热线进行简单的法律咨询,对这类热线的推广力度可以更大一些,让出行不便的残疾人在家也能得到一些帮助,让他知道该怎么做,走哪些程序。
无锡市残联维权和文体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也会接到一些残障人士的法律咨询,比如理财被骗、劳动关系解除、家庭矛盾、过户继承等,简单的问题能进行一些解答,但更多问题需要专业法律人士的帮助。
去年,无锡市残联成立了市内首个残疾人法律援助流动工作站,和司法部门一起努力,请专业人士以流动服务的形式按月在全市残疾人之家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江苏省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实施办法》等法律和法规政策的宣讲。同时,针对婚姻、房产、财产分割、防诈骗、劳动纠纷等热点问题进行剖析和解读。最近,市残联还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公布无锡各个法律援助站点的地址和电话,以期待更好地保障残疾人权益。(晚报记者 黄孝萍/文 市残联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