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全国“爱耳日”,今年“爱耳日”活动的主题是: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昨天上午,梁溪区残联在市(区)辅助器具服务中心开展免费听力检测、预防听力残疾科普、听力康复指导、助听器免费保养等活动。据了解,无锡市民在听力方面越来越舍得花钱,同时各方也通过科普和政策让更多人“听得更清”。
越多的人舍得在“听”上花钱
“能听得清清楚楚,和外界交流真好”,88岁的张阿仁戴着一副隐形助听器,和人交流顺畅。4年前,她却不是这个样子,家里的电话铃响都不敢去接。儿女们也不敢和她说话,声音轻了,她听不见,声音响了,怕母亲说自己态度不好。
看到有人配了助听器,张阿仁口袋里揣上了1万元钱,由子女和老伴带着一起去试试看。结果,一眼相中一副3.1万元的助听器,戴上之后,回到了以前正常说话就能听清的世界。儿女们都让她不要舍不得钱,钱不够他们来垫付。为了这副助听器,张阿婆后来还配齐了苹果智能手机,助听器的蓝牙和手机蓝牙相连接,儿女们打回家嘘寒问暖的电话也能接听。除此以外,她也更愿意参加老同事之间的聚会,不担心聊天时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的尴尬了。她还因此在手机上学会了许多新功能。
现在这副助听器,张阿婆保养得很好,但每周都要换电池。她听说,又有新的助听器产品出来,性能更好,还能充电,她和老伴商量,再过两年,就买一个更好的助听器,作为送给自己九十岁的生日礼物。
来自怡和听力的专业人士介绍,现在越来越多的无锡人舍得在“听”这回事上花钱。其实听力不仅是交流的问题,也事关安全和健康,听得清才能多动脑,减少老年痴呆等的发生。“助听器建议配一对”,助听器验配师朱咸萍表示,有人开始只配了一个,过几年再想配另一个时,发现长期不用的那只耳朵,听力衰退得非常厉害。
年轻人保护听力也很重要
前几天,朱咸萍还接待过一名25岁的年轻人来配助听器。这名小伙的工作环境中有很大的机器声,非常嘈杂,再加上有家族遗传因素,他的听力出了问题。考虑到小伙还要恋爱结婚,最终适配了一副可以塞在耳朵里的隐形助听器。
“原来经常打开车窗行驶也会对听力有影响”,市民朱女士在当天的科普中了解到,开车时因车速较快,经常打开车窗,相当于让自己处在噪音环境中,会影响听力,这可吓了她一跳,“以后要记得通风一段时间后,赶紧关窗。”
专业人士介绍,现在经常遇到年轻人因突发性耳聋来配助听器的,年龄在20–30岁之间。虽然听力会有波动,但受损后总体是不可逆的。有的年轻人因为压力大,有的是经常熬夜,许多来的人已是中度听力受损了。“开会时,坐远一点就听不见;同事们在讨论问题时,也会听不清”,朱咸萍介绍,煲电话粥、在地铁里听歌都对听力有影响,而经常性掏耳朵、用力擤鼻涕都会对听力有一定影响,应该尽量避免这些行为。如果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比较吵闹,建议买个防噪音耳塞。
利好政策助力摆脱无声世界
当天,不少听力言语残疾人也在进行免费的听力测试。有人表示,戴上助听器后,突然就能听到敲门声了。朱咸萍表示,成年听力言语残疾人如果是一生下来就听不见,他们听到语言也不一定能明白别人在说什么,需要经过一个类似于“牙牙学语”的过程。以前他们没有科技加持,一辈子都处于无声世界,现在有些人经过测试,能借助一些设备,听到外界的声音,并能更好地保证人身安全。
无锡这些年因为早发现、早干预,出生缺陷类的听力言语残疾人已越来越少。无锡对于0-14岁的未成年人可免费提供一套人工耳蜗产品,并提供最高1.2万元手术救助费。而有些家庭,会选择国外进口产品或自己心仪的机构进行手术,如果符合相关政策要求,也可获得由残联提供的最高5万元补助。几个月前,无锡还针对早年没有享受过补贴的听障儿童,在更换人工耳蜗体外装置时,给出了每人可享受最高5万元的救助标准。另据介绍,针对老年性耳聋等日益增加的现象,无锡市残联正在研究政策,有望进一步扩大听力类器具补贴的覆盖面。
(晚报记者 黄孝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