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铁军 文 |
近日在朋友圈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球:《方桥,终究是离我远去了》。如今太湖新城境内的方桥老街,曾经的店铺大门紧闭,只剩下旧的店招……
我即转发了家庭群,引发了大姑、堂叔与我的热议。
“方桥老街太熟悉了。上街买菜买东西,包括生产队的化肥农药各种种子都要去方桥老街去买,每个月3次集市,农历初四、十四、二十四我们都会去赶集,赶集那天特闹猛,各种小商小贩两边路旁都摆满。现在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是的,那个年代的人思想单纯,大家过着同样的日子没有比较,都是平平淡淡过日子”。
“这张许氏一家在方桥老街的合影成了绝版。”
大姑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婚前生活在俞巷与前章,1968年嫁到陶巷,俞巷、前章、陶巷与方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都隶属无锡县雪浪公社。堂叔世华作为上海知青,1968年插队老家务农,当了10年生产队队长。已故的小姑是1973年嫁到方桥的。
小姑结婚那年正值国庆,在方桥老街家里办喜酒的情景还有较深的印象。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我经常随父母、成都工作的叔叔、大姑去小姑家玩。
板桥俞巷2004年随无锡大学城的建设而消逝,似乎从那年起,开始倍加珍惜方桥的老街、老屋。
随着周边的快速发展,方桥被高楼大厦、道路、地铁所包围,方桥拆迁势在难免。
在前几年,方桥老街还没有完全拆迁的时候,我有机会就会去走走,到处转转童年时光熟悉的街巷、小河与角落。在小姑前几年患病期间,曾有几次与夫人一起看望小姑时,我总会跑到屋前屋后打量个不停。
方桥,几乎成了无锡锡南农村的绝版地,旧时的风貌依稀能领略到。每当走近方桥,尽管环境不是那么令人满意,但心里总会有一种满足感,周边环境的巨变,让我触摸到中国农村城市化的步伐。
2017年春节,小姑夫70寿辰,许氏家族的兄弟姐妹都来祝寿。
那天,我陪二姐小鸣几乎把方桥老街走了个遍。并在方桥老街桥上、上街下街、街上20号的沈云陛旧宅、“雪浪人民公社中心消防队”旧址、街上56号无锡市文保单位沈瑞洲旧址前一一留影。在沈瑞洲旧址往西还有地标性建筑锡南中学,也是沈瑞洲资助建造的,现在仍完整保留了下来。
在小姑住的老屋前(方桥街上29号),曾于2016年深秋,我与两个姐姐、大姑、堂叔世荣、世华、大蛮男、婶婶合了一张现在看来非常有纪念意义的影。
没想到这一合影,竟成了与方桥最后一次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