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振楣 文 |
宁静的下午,我站在海天尽头。
眼前是瓦蓝的天空,是浓郁的绿色,还有一片晶莹的水面。
没有海,但我听得见海的声息,以及海风传来的腥味。
来这里后,北纬18度的任何一个点,我都看作海天的尽头。
眼前是一个湿地公园。我就住在它南面,每天午后我都会来这里,与海天尽头,分享午后的宁静时光。十来年前,这里是一个天然的沼泽浅湾,名为天泽湖。
我常去老王家,坐在宽敞的后阳台上,喝下午茶,聊天。后阳台很宽大,足足可放一张大圆桌。
后阳台的北边,再没有建筑物,视野开阔。那里正对着一片水面,以及绿树杂生的沼泽,那就是天泽湖。我说,我们能有幸常在海天的尽头聊天,这是老天送给我们晚年的最慷慨,也是最奢侈的礼物。
凤凰花开了,又谢了,接着南国最好看的木棉花开了,灿若云霓。北纬18度的春天来了。
坐在老王家的后阳台上,眼前的花红树绿,只有细心的人才能觉察到季节的细微变化。
有一年老王回无锡买了辆丰田车,什么型号我就不懂了。他说买车是为了十几年前考的驾照,再不用就可惜了。老王和女婿一起,把车开到了北纬18度。
于是,我们在三亚的出行就有了更多方便。去了原先交通不便的后海、小东海、鹿回头帆船港、铁炉港等地。
老王开车带我们去渔港码头买海鲜。装海鲜的背心袋把后备厢浸湿了,后来就备好塑料桶,海鲜放桶里,再放在后备厢就不潮了。
有一次,老王把车子开到渔港后,走进一家粉店。那是一家半露天摊档,当时还没有实施城市环境整治。我说这么脏乱差,怎么会有好味道呢?老王说不一定。
吃完后老王站起身,跷起大拇指:这是吃过的全市最好的粉汤。原因很简单,老王笑着说,码头上到处是车子装得太满、一不留心掉下的鱼虾,每天拣个漏就可开店,还愁味道不好?
老王对吃比较淡漠,要求也不高。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玩、白相。
70岁那年,他独自一人报名跟团拉萨游,我提议,能否找个亲友结伴同行,西藏不比其他地方,高反和险途,是两大拦路虎。我说我60岁从川藏线去的拉萨,途中经历了种种险情。老王家人也一致反对。老王说,不能再等了,越往后越去不成。
老王到车上发现,自己是全车最年长的。果然途中就产生高原反应,紧急送医院挂水。她女儿知道后,要他放弃后面的行程提前返回,且准备为他购买林芝飞上海的机票。住在林芝医院里的老王坚决反对,他说宁可少玩几个景点,决不半途而废。后来他白天跟团晚上挂液,坚持到安全返回。
自从有了车也有麻烦,每年开回去还是停在三亚?纠结。后来,老王叫来女婿一起把车开了回去,重返无车族。他说,开车的目的是享受过程,这过程已经体验到了。
下午茶喝了十多年。旅游的话题始终是鲜活的。这么多年下来,想去的地方都走遍了。我们一起去邻近的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一起去邻近的尼泊尔、泰国、柬埔寨、老挝、越南等,大部分都是自助游,邻近的市县更是去了多次。接下来去哪里玩?越来越成为难题。
只能退到北纬18度,将三亚的角角落落再翻找一遍。
几天后,老王说昨天找地图研究了半天,有个地方可以去看看,扎南村。老王找出了那张用烂了的三亚地图递给我,这是一个地处三亚边缘、靠近保亭的自然村落,交通不便,保留了更多原生态,被称为三亚最后的净土。
扎南村比估计的更远,山路崎岖,40公里路程,公交开了近3小时,中间转两次车,等候时间长。回来又是近3个小时。
扎南村回来,有人问,你们去那么僻远的乡下,究竟看什么?老王回答不上来,我也一样。疯子!疯子!大家对我俩的评价:简直是神经病。
想不到一年后,老王和我又当了一回神经病。那天喝下午茶,我说有没有地方可以走走,老王摇头很失望的样子。我说,再去一次扎南,如何?老王一愣,眼睛一亮:时间你定。
备好干粮,重返扎南村。没有多少期待,却有重逢的欢愉。道路改善不多,颠簸的路段仍不少,上下车的大多是当地的黎族少数民族,虽语言不通,却和气亲切。
村里,古树参天,幽深静穆,芭蕉、芒果,还有槟榔树,好像都长高了。村外,与保亭接界的山涧,依然乱石嶙峋,水流不断。
海岛大山腹地的扎南村,你会记得这两个两次远道而来、又匆匆而去的外省老人吗?
为另找法子消遣,老王又玩起了风筝。开始是自己动手用塑料袋扎,后来就从网上买。他说放风筝要一定的臂力、腿力和眼力,以及风向骤变时的反应能力。是娱乐又是锻炼。
每天下午,老王健步在湿地的观景桥上放风筝。他边上,有一位东北老人,脸黑黑的,也每天必到。每当风筝上天后,东北老人就坐在凳子上闭目养神。老王说东北老头玩风筝已好多年,经验足,比我放得稳、放得高。
我抬头望去,东北老人的风筝一眯眯小,像贴在蓝天深处,纹丝不动。
后来老王同时放两只风筝,风向一变就乱了套,大喊,叫我帮忙,结果越帮越忙。风筝掉下来,挂在树上或落在水面上都是尴尬事。
有一年,老王在三亚度过了完整的一年四季,才回无锡。十几年来,这是他第一次破例。
秋冬,我来到三亚,每天午后,来到海天尽头的湿地公园。
观景桥上,再也不见放风筝的老王,以及维系一起的蓝天上的风筝。那个黑面孔的东北老头也不见了踪影。
老王比我大一岁。是我在三亚认识的第二个无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