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乐龄

另类“老来伴” 满满幸福感

  近些年,各地抱团养老的案例层出不穷,近的有杭州临平区瓶窑镇一对老夫妇把自家的三层小别墅拿出来,邀请志同道合的老年人一起同吃同住,抱团养老;在天津和广西北海,有当年的知青抱团养老,重返“集体生活”;在四川成都,有5位单身阿姨,合伙买了大理某处老宅,重新装修改造,共同迎接养老新生活……

  在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浙江晒福社会工作服务研究院院长沈宣元看来,抱团养老之所以在这些年持续火爆,还有类似故事搬上荧幕,主要有三点原因。

  首先,和时代发展有关。传统养儿防老观念建立在多子女的社会背景下,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甚至成为时代主体,同时,人均寿命不断提高,一个孩子要照顾4位老人,会顾不过来。“很多老人本着不给子女添麻烦的初衷,为了让子女过好自己的生活,便主动为自己的养老寻找出路。”沈宣元说,这样做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皆大欢喜。

  其次,抱团养老符合时下大众追求的个性化、多样性的养老需要,是一种补充式的养老方式。沈宣元说,如果把老人送往养老机构,部分子女心理上多少会有些负罪感,担心被别人说“对长辈不孝”等,但是抱团养老既让老人觉得自由,又容易让子女接受,是个双赢选择。

  再次,如今时代发展,人的思想观念也得到极大释放,崇尚自由、个性化的养老方式,也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杭州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旭升认为,养老方式从传统的以依靠“血缘”关系为主,逐渐扩大到“趣缘”,即选择和自己兴趣相仿的人一起养老。张旭升多年来持续关注全国各地抱团养老模式,同时研究城市互助养老,他表示,这样的转变是可喜的。

  沈宣元说,另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是“老来伴”,即异性“同住式养老”。“两人商量好住在一所房子里,但不以男女朋友或再婚的形式相处,他们可能更像是好朋友。”沈宣元说,一些抱团养老方式,不仅超越血缘关系,也越过婚约关系,这恰恰说明,人们的养老观念越来越开放和多元。

  张旭升认为,抱团式养老要想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有几点共性可供参考,比如参与的人员之间要知根知底,志趣相投;经济、价值观念没有相差太大。如果吃住都在一起,应尽量避免人数太多,各自有独立空间。还有最重要一点就是,互相包容迁就。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