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桃农种桃“种”出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

他是大伙儿身边的“土专家”

  这两天,阳山水蜜桃种植能手孙建勤异常忙碌,趁着天气晴好,正抓紧农时对水蜜桃桃树“疏果”。而5月6日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公布的江苏省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名单里,“孙建勤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赫然在列。

  70后桃农成为“田秀才”

  “当天就获悉获评的消息了,荣誉代表过去,现在果园里的活不能停。”昨天,正在桃园里干活的孙建勤告诉记者。1972年出生的孙建勤于2013年成立了惠山区建勤家庭农场,不仅向身边的老桃农学习,还抓住一切机会向惠山区农技站、江苏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学习,为了钻研农技问题,还时不时地跑到省内的农业类院校请教。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无锡市劳动模范、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能手、无锡市“十大农民工匠”。其家庭农场先后获得“无锡市十佳家庭农场”“江苏省示范家庭农场”等荣誉称号,也是多家高校的电子商务实践基地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农场生产的水蜜桃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采访期间,孙建勤的电话铃声响起,又是一个向他讨教疏果后期桃树如何更好管理的问题。桃农刘师傅说,孙建勤在果树栽培上肯干勤学,是桃农“大伙儿身边的‘土专家’”。

  人到中年,他仍坚持到大学“充电”

  “平时‘Y型种植法’‘长枝修剪’‘果园生草’让我备尝知识技术的甜头。”昨天,孙建勤告诉记者,他当初种植果树起步时只是在房前屋后种植,数量也只有寥寥的16棵树,2013年他已拥有40亩水蜜桃精品桃园。随着种植面积增加,技术和经验不足的问题日渐凸显,碰到恶劣天气,桃园大多数时候只能“看天吃饭”,也许一场倒春寒的霜冻就能让他一年的辛苦打水漂。孙建勤说,起初的三年多时间,自己不仅花光了积蓄,还背上了外债。孙建勤痛定思痛。为了获得“充电”的机会,他重拾书本,通过成人高考进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通过学习,不仅让桃园的产量稳定下来,品质也变得更加有保障。

  如今他通过流转土地等方式种植有140余亩水蜜桃,是远近闻名的阳山水蜜桃种植大户,他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总结出了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品品质提升等种植要领,打破传统、另辟蹊径,让他形成了“孙氏懒农种桃法”,种出了在桃王大赛上频频“收割”桃王殊荣的“状元桃”。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评选,开展对孙建勤这样的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认定工作,可以进一步加强乡土人才载体建设,激励优秀乡土人才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更好发挥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作用。无锡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需要培育出更多像孙建勤这样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土专家”“田秀才”,助力乡村振兴,带来更多新生力量。(黄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