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看无锡

全市夏收全面开镰

无人化收割效率成倍提高

  本报讯(晚报记者 潘凡) 5月27日下午,锡山区太湖水稻示范园里正在热闹地进行着夏收夏种现场演示。一侧金黄的麦田里,3台联合收割机正在高效地收割麦子;另一侧水稻田里,3台高速插秧机驶过,留下一簇簇整齐的秧苗,空中还有几台植保机在进行施肥作业。值得一提的是,从收割、秸秆还田、插秧到植保等作业环节所使用的农机装备都是无人驾驶的。

  “通过无人机看到小麦成熟了,就能发出信号,在控制台点一下收割指令,机器就能从农机库里出来,沿着规划好的路线下田。按照自动作业路线完成作业后,自动运粮回到机库,完成闭环作业。”无锡市农业装备技术推广中心张建国介绍,通过提前规划路线、集成定位自动作业的无人化机械收割就像扫地机器人一样智能高效。“3台无人收割机由1人操控,只花了30分钟就将30亩麦子收割完了。”当天现场不仅演示了从收割、耕地、植保到插秧的全程无人化机械操作,还展示了水稻智能化中耕除草机器人、自走式精密播种机、自走式风送喷雾机、乘坐式多行移栽机等功能强悍、智能高效的现代农机装备,这些也是未来无人化农场发展的主要方向。“无人化作业的质量比人工驾驶的质量高得多,而且今后可以实现24小时作业,收割、种植的效率也会比原来翻一番,以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

  据了解,全市目前共有小麦50多万亩,已经全面开镰。经过前一段时间在田间地头的收割作业,截至5月26日全市已收割完成30%。“无锡的收割基本上是由西向东的,按照成熟一片收割一片的顺序在实施。宜兴成熟得早一些,已经收割完成50%。”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松介绍,无锡是全国全程机械化示范市,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96%。“在收割环节还是需要一部分外地机通过跨区作业的方式来提供支撑。”据26日数据统计,全市共有700多台外地收割机在无锡范围内作业,全市的机械能够满足目前作业需求。

  当天,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锡山区正式签约成立无锡现代农机装备研发中心,将为我市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注入新动力。此外,无锡市智慧农机监管服务平台也正式上线。据介绍,该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打造服务于农机管理部门、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维修站、农机厂商、农机手、农户的综合性农业机械化大数据监管平台,可以实现对各区县农机数据的汇聚融合,对农机设备的实时作业监控,进一步提升机械化管理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