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看无锡

全省首创“公证提存+仲裁+科技赋能”模式

校外培训费,以后可以这样交!

  本报讯(晚报记者 甄泽)去培训机构最怕什么?是机构突然卷款跑路,还是产生纠纷退费困难?昨天上午,江南公证处、无锡仲裁委、无锡农商行与三家非学科教培机构签下了一份协议,今后培训费用将接受三家单位的监管。

  伴随着签约,第一笔接受监管的费用同时进入了江南公证处的提存账户,这是来自市民许女士的一笔1800元的古筝培训费。这笔费用将在课程结束并且无异议后,才会打入培训机构的账户。

  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江南公证处主任吴志波介绍,去年,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发文,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要求对培训预收费“应托管、尽托管”,但是具体如何管,各地均在摸索之中。他们经过多方调研后,决定试点“公证提存+仲裁+科技赋能”的新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家长付费时,费用不再直接进入培训机构的账户,而是先存入公证处的提存账户。公证处对培训过程进行监督,确认机构履行合同义务后,这笔资金才会转入培训机构的账户,按照国家规定,这个时间是3个月。”据悉,这也是无锡在全省率先探索预付费监管的新模式。

  那么,这种模式具体是如何运行的呢?吴志波表示,除了对预付款进行监管外,他们还会对培训机构规范管理进行监管,培训过程中由培训老师通过课前、课后人脸识别的方式固定培训时间、地点、老师本人三个要素,“这样,机构有没有按照合同约定进行授课,就能够一目了然。”此外,双方一旦发生纠纷,将由无锡仲裁委接手处置,并根据裁决结果由银行划拨资金。

  追 访

  1.为何采取新模式?

  这种模式看上去并不难,为何以往没有这样操作?吴志波表示,这要得益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存公证是该监管模式的核心,教育培训是多频次、低数额的,公证部门远没有这个人力物力来为市民办理线下提存公证,而科技赋能把线下公证搬到线上成为可能,通过远程视频系统连线办理公证解决了这一难题。

  2.发生纠纷怎么办?

  课程上到一半不想上了,或者与机构产生了纠纷后怎么办?新的模式也考虑到了这一点,无锡仲裁委主任顾建介绍,该模式下会将电子合同、培训过程中的有关视频在区块链上存证,无法篡改,为日后仲裁快速解决争议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些证据均在公证部门的监管下,一旦发生纠纷,可以跳过双方质证阶段,由仲裁委根据现有证据直接出具裁决结果。

  “比如裁决培训机构退一半费用,公证处确认这个结果后,这部分费用将直接从提存账户上划拨给家长。”顾建表示,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缩短纠纷解决的时间,快的话一周左右就能出具结果,同时还避免了培训机构拒不执行等问题。

  3.培训机构怎么看?

  当天参加签约仪式的是无锡地区较大的三家非学科教培机构,其中一家机构负责人表示,这种模式会影响到机构短期的资金流,但他们非常支持。

  该负责人表示,教培行业内确实有部分机构是抱着“圈一笔钱”的目的,甚至是奔着非法集资来的,这些机构爆雷后,给正规经营的机构留下的是一地鸡毛,新模式可以将这些“劣马”驱逐出行业,促进教育培训行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