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二泉月·市井

东台鱼汤面

  | 薛永成 文 |

  东台鱼汤面,是东台市的名点,源于清乾隆年间,相传是一位被赶出皇宫的御膳厨师所制。东台鱼汤面,不仅味道鲜美,还具有养生作用,民间常有“吃碗鱼汤面,赛过老寿仙”之说!

  我19岁离开东台富安家乡,许多年来为了生存,足迹踏遍了许多城市。只是无论在什么地方,心中恋恋不忘和回味悠长的,总是家乡的特产“鱼汤面”!

  我和鱼汤面第一次亲密接触,是我十二三岁时。那时我经常生病,患的是慢性肾脏炎,一般到富安卫生院、东台市中医院、南通市海安124军医院治疗,送我到医院治疗的是我父亲,一个忠厚老实的中年人。记得有一次,父亲从医院公路对面桥西北苗猪市场旁的一家饭店买回一碗鱼汤面,那乳白色的汤,玉色的面,让从小因家境贫寒而孤陋寡闻的我,感到这就是世上无与伦比的美食!从此,我对鱼汤面便有了一种割舍不断的痴迷。

  那时家家户户都很贫穷,我只有把对鱼汤面的渴望深深埋到心里。后来逐步自立的我也开始能挣到一点小钱了,而鱼汤面的美味,虽然对我有着强烈诱惑,但条件注定我即使偶尔打打牙祭都要几经考虑。记得有一次上街,很久没有尝过鱼汤面的我抑制不住冲动,几经犹豫,终于决定花几角钱到镇东面店吃一碗。但具有强烈自卑心理的我又怕被熟人看到,当我交钱转身找座位等待时,偏偏突然发现在镇医院工作的远房表舅也在这里吃鱼汤面,表舅看到我很自然地和我说话,而心中咚咚直跳的我,在极不自然的表情中匆匆吃完落荒而逃!日后有时想到当时的场景感到很好笑,但这却是我在当时那种贫困环境中有些过度扭曲的真实心态和表现!

  为了改变命运,我随着打工潮到了一些城市碾转打拼,也开始接触到各地的风味小吃,但无论如何都无法抵消我对家乡鱼汤面的记忆。早些年,我每次回家,都会迫不及待地到富安街上品尝久违的家乡鱼汤面!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那个使我印象深刻的店老板可能早已经光荣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儿子和其他店员,与当初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

  我对东台鱼汤面更深入一步的感受,是1998年后。那时我跟随做工程老板的表哥参加东台的旧城改造工程,干活大都是通宵达旦。虽然日后给我结算,才知道可怜的工资低得无法和原先在家开店相比,甚至比在家务农都不如,但当时的我干劲十足,在苦干的同时,经常看到挖掘机不时挖出些破铜烂铁或地下管线来,我就会和挖机驾驶员捡起来放在旁边,天亮后运到废品收购站卖掉,卖的钱大家打打牙祭吃早餐,而东台鱼汤面是每次必不可少的。有时运气好的话,够我们吃好多次呢。时间长了,我们一帮人在东台城许多的鱼汤面店留下了足迹。记得当时台城最有名的是位于望海桥东面路北的一家,当一碗面端来,映入眼帘的浓若牛奶的汤,甚至稍有片刻汤面上就会凝结一层白里微黄的膜,再加上一盘干丝和包子,这个早餐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久而久之和这店里熟悉了,也渐渐了解到这鱼汤面的制作步骤!原来鲜美的鱼汤,是用鳝鱼骨和猪骨以及其它鱼炒成微焦后长时间熬制的汤,有时看到厨房间一大堆捞出的骨头,我相信这家店用的是良心的真材实料。

  离开东台后,我和鱼汤面的接触越来越少了,特别是来到无锡后,当初曾满城留意搜寻鱼汤面店,但偌大的城市只找到南禅寺附近有一家扬州面馆,并且味道无法和苏北正宗的相比。大概六七年前,锡惠公园附近开了一家招牌是东台鱼汤面的店,我和一些东台老乡如获至宝,相互转告,我也常去体验。这是个盐城人开的店,我还遇见两个富安老乡,他们都在这家饭店做厨师!但说实在话,这家店环境一般,质量也不怎么样,而我们也是聊胜于无了。后来这店也拆迁了,在锡城我便再也没有看到东台鱼汤面店了。有时为了感受一下,偶尔会去连锁麦道面店点一份鱼汤面,但那完全不是我们家乡的味了。

  离开老家许多年了,虽然无锡距离东台富安并不太远,并且故乡还有许多剪不断的牵挂,但十多年来我每年春节都因各种原因无法回家和亲友们团聚。但我在无锡遥望家乡时,心中总会想起家乡特产——东台鱼汤面,它在我的脑海里,包含了太多的经历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