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西岸有个沙塘港,隶属于宜兴市周铁镇。村民戴仲华在太湖边上生活了大半辈子,因为硬生生“造”了一条船,小有名气。到了三伏天,年逾古稀的老戴也没闲下来,日前,记者赶到沙塘港找到了他。
老戴一大早去稻田灌溉,正开着机动三轮车路过村部,被村里的杨书记喊住了。“我带你去看船!”老戴开车引路,领着记者去看他打造的木船。在一座水泥桥下的河汊里,木船静静泊在水中,船舱用篷布遮着,“这条船名字叫太湖风情号。”
老戴造的木船是三桅小船,船上有三根桅杆,主要利用风来推动船只行驶,当地人俗称“扯篷船”。老戴向记者介绍,他17岁学木匠,干了一辈子木工,一直想自己造一条船。去年夏天,老戴与朋友共同出资准备造船的物料,平摊了几万元的费用,动手造船。木匠造船,用到的工具并不少,锯子、墨斗、板斧、凿刀、推刨等一一下手才最终把船造好。
“吴桥、黄埠墩、伯渎河,这些地方我都去送过蔬菜,沙塘港的蔬菜到无锡、到常州全部用农船运送。”老戴回忆起年轻时光,如数家珍。沙塘港紧邻太湖,农户广种长梗白菜和芥菜、芋头、百合、生姜、萝卜、冬瓜、西瓜等,农作物收获了一般都要过太湖运到无锡出售。“那时候挣的是辛苦钱,船家码头跑多了,见多识广,在村上也受到普遍尊重”老戴说。
1994年底,宜兴境内的渎边公路开通,使沙塘港等渎区村庄蔬菜生产销售方式有了新的飞跃。原先送菜进城的木船、水泥挂桨船等全部淘汰。如今,老戴虽然拥有了自己的木船,但已经不再作为农产品运输的交通工具了,只是体现了一个老木匠的情怀。(何小兵/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