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锡教风采

致教师:暑假了, 请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

  书是终生的伴侣,是诚挚的朋友,阅读能开阔视野,充实精神。以书为友,日复一日,会在不经意间收获成长,获得心灵的涤荡与抚慰。趁这个暑假,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阅读空间吧,一起享受与书为伴的乐趣。

  嗜书如命、特别喜欢阅读的人,随处都可以读书。欧阳修的“三上”,马上、枕上、厕上,这些都可以成为他的读书场所,他都可以尽情地在书海中徜徉。我身边的不少爱阅读的朋友,他们在候机厅、在公共汽车上、在办公室里、在郊外草坪、在公园石桌旁等地方,都能随兴阅读,随时都能看到他们专注读书的身影。

  但是,对于很多还没有对书痴迷到如此程度的教师,则需要有意识地创设适当的阅读文化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居环境的改善,现在很多老师完全有条件给自己弄一间书房。书房的面积宜大则大,宜小则小,无论奢华简陋,只要有这样的一个物理空间,有属于自己的精神天地、精神家园,便是给自己一个安顿内心的地方,更是为自己搭建一个仰取俯拾、吐故纳新、厚积薄发的专业成长高地。

  在这里,以书为伴,与书共舞,沉醉于书海的世界里,漫步在书香的丛林中,上下五千年,穿越时光隧道,与古今中外志士仁人对话,尽情吮吸书中甘甜乳汁,纵情享受书籍的油墨飘香,岂不优哉游哉,会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与快乐。当然更会让时光温馨而充实,美好而有意义。

  如果有的老师没有书房,但应该有书橱。在家里置办几个书橱,里面放上自己喜欢的书,放上有助于自己专业成长的书,放上能够打开自己视野的书,放上有益于拓展自己格局境界的书,放上能够体现自己做人品位和彰显自己人生取向的书,就是家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些把书橱填得满满的书,随手可拿,随地可取,随时可读,让我们在阅读中遇见伟大的人物,邂逅美好的事物,发现更好的自己。书橱对于我来说,已经是一种常态,一种融入生命中的陪伴。不可居无兰,我以为,更不可居无书橱。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都有一字摆开的书橱,里面装满了我自己精挑细选的各种书籍。每天抬头望“橱”,视线所及,感应所至,在养眼慧心中,让我静有所托,情有所寄,心有所依,魂有所归,神有所往,人有所向。再退而求其次,如果说老师没有书房、书橱,但最起码应有一张属于自己的书桌,这不过分吧,相信这是每个教师都能够做到的。

  在这张书桌上,我们可以备课,可以读书,可以写作,可以放飞思绪,可以研究教育课题,可以琢磨教育现象。老师的办公桌,总有一天要“退休”,但老师的书桌不会“退休”,它会永远与我们相伴,成为永远的伴侣,终身的朋友,直到岁月远去,慢慢变老。

  既然是书桌,它就不同于其它的饭桌、茶桌、炕桌、供桌,“书”是它的唯一属性,读书、写书是它的基本功能。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书桌上放一些书,让书桌书香四溢,让书桌弥漫书籍的芬芳,让坐在书桌上的我们,能够无时无刻不受到书香的浸润与改变。

  我过去,乃至现在的办公桌,随时都放着一摞一摞的书,办公桌就像安放在书丛中,我坐在那里办公,就像置身于书的世界,随时都接受着书香的洗礼,随时都心旷神怡,赏心悦目。我有一个观点,放在书桌上的书,哪怕不读,让其“附庸风雅”,长此以往受书香的熏陶,慢慢便会涵养一种书生气息,洋溢着一种书生味道。

  拥有了书房、书橱、书桌,还要用好茶几和床头柜。在茶几和床头柜上随时放几本书,可以放综合类工具书,可以放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名著,可以放巴尔扎克、莫泊桑、季羡林、余秋雨等经典人文书籍,还可以放一些诗歌、散文作品。

  茶余饭后,从茶几上随手拿一本书翻翻、看看,既是一种学习,又是一种调节,一种放松休闲,一种给心灵放假。这对于孩子尚小的家庭,对孩子更是一种润物无声,一种潜移默化,一种没有言语的教育,有可能,孩子有一天会喜爱上读书。

  忙碌一天后,靠在窗头,拿一本心仪的书,就着床头温暖的灯光,翻阅翻阅,直到书从指间滑落,让书香陪伴进入甜蜜的梦乡。一觉醒来,天已放亮,拾掇起书,再浏览浏览,然后起床洗漱,以崭新的姿态开启新的一天。

  日复一日,周而复始,长年累月,坚持不懈,一种来自于不经意间的成长,还有那心灵的涤荡与抚慰,让你幸福满满,虽千金不易矣。

  有了这些家什和“阵地”,让书始终成为离自己最近的资源,久久为功,慢慢地,阅读便会成为你生活的一种方式,生存的一种需要,生命中的一种状态。 (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