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二泉月·文学

清静的黄家畲

  | 应春柳 文 |

  开车从浙江的云和县城出发,往西南方向行驶而去,公路蜿蜒,两边山峦叠嶂,打开车窗,鸟鸣蝉嘶,山风扑面,虽是晌午也不觉得闷热。差不多半小时车程,就到了依山而建、伴水而居的黄家畲村。虽是仲夏时节,这里却犹如春末夏初的凉爽。

  海拔900多米的黄家畲村紧挨着一条叫梧桐溪的小山涧,溪的一边是公路,另一边则是条窄窄的已经磨得发亮的石子路。溪流时急时缓,因常年溪水冲刷,溪中的石块圆润光滑,坑坑洼洼之处菖蒲茂盛,溪水清澈,鱼儿游弋,鸭子成群。梧桐溪上的桥墩草长藤绕,异常葱郁,淹没了桥栏。溪边的红豆杉、藤梨、野蔷薇枝叶葳蕤,老树干上长满了青苔。

  溪埠头洗衣的村妇,家门前喂鸡的老媪,亦有拿着柴刀步履略显蹒跚,蹚水过溪回家的老翁,村庄显得冷清而年迈,只有汩汩溪流不断,树上的蝉鸣聒噪于耳,偶有外来客人三三两两。

  乡里人是好客的,老妪热情地招呼客人进门坐坐。寒暄时,老妪说,村里三百来户人家,一千多人,现在年轻人大多去城里打工了,留守的基本上是中老年人,除了种点庄稼蔬菜,平常以种植食用菌菇为主,因夏天气温凉爽,避暑的人多,一部分村民因地制宜开起了民宿。

  沿梧桐溪而上,有一处东溪水碓坊,挂着一块小木板:建于明万历年间,基址犹存,己亥年(2019)重建。据明代学者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矿石不拘多少,来入坊,舂碓极细是为矿末……明朝期间,黄家畲银矿冶炼极盛,原本舂米之用的水碓也被用于碾矿石。可以想见,五百多年前的水碓坊,人来人往,挑矿、碾矿、冶炼,甚是繁忙。村民说银矿的石窟遗址在附近的山上,就是山路太难走,你们不便前往。

  明正统七年(1442),众多矿民进入黄家畲村开采银矿,无数白银经此辗转运送至京城。大量矿工涌入,从而带动了云和梯田的开垦。当年,明英宗还差遣亲信太监阮料,在黄家畲村管理采矿事务,成为官督民办的银矿采炼机构——银官局。相当于现在的工程项目部。

  设银官局后,阮太监不是好官,导致矿民怨声载道。当地百姓背地里称银官局为“太监局”。为求得平安,阮太监在矿上立了一块“百无禁忌碑”。所谓的百无禁忌,其实就是求得上天眷顾,保佑采矿顺顺利利。他更希望的是矿民不再惹是生非。这块碑后来消失了,直到1988年村里兴建工程时才重见天日。

  有趣的是,据说这块石碑出土后,常有村民在动土兴工之际,前往于此供祭,希望能保佑建房平安。名扬开去后,云和周边各地的工程包工头,往往开工之前来此三念三拜,祈求平安。其实,哪来的百无禁忌,只不过是做事得有底线,心存敬畏罢了。

  在黄家畲村,有一处旧宅——“彭城旧家”。大门敞开,庭院深深,鹅卵石铺的天井长满青苔,梁托抓柱、横梁窗棂上结满了蜘蛛网,院落里横竖的竹竿上晾着一些衣物被褥。

  宅院为前厅、后堂两座四合院,前厅为清道光年间所建,后堂为清光绪年间所建。前厅正中上方挂着“急公向义”的匾额,落款处的“咸丰三年癸丑春仲刘述温同立”,字迹有些模糊。在后堂,挂有一块“明经”的匾额,细细辨认,此匾的主人是清朝的岁贡生。在此深山之中,出一个有功名的读书人颇为不易,房主以此告知后人,要饱读四书五经,耕读传家,懂得为人之道,才有立足之地。

  我们正在院子里兜转,忽而看到角落里有一个精瘦、皮肤黝黑但精神矍铄的老叟,正在拆卸晾衣的竹竿。见有客人来,他停下手中活。是为何人,来此何为?彼此问答中,老叟自称是宅院主人,乃刘氏后裔,刘氏端三公从松阳潼溪迁徙至此,迄今已有一千多年了。厅前的横梁是当年官府赐给祖上刘述温的,如今为了防偷,他不得不用链条锁住。顺着他手指方向,黑沉的横梁两端雕刻精细,两根粗壮的铁链结结实实地捆在两根大柱子上,虽然有碍观瞻,但不得已而为之。之前柱子上的牛腿被人偷走,因后来小偷被抓,他们就花钱买回来再安装上,但没多久又被偷,现在这个牛腿是请人仿制后装上去的。

  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后堂,大门呈八字开,门楣上镌刻“文峰拱秀”四个大字。老叟说,一般人不敢设计这样的大门,因祖上是有功名功德之人,祖上刘康寿曾经资助云和县建小学,也就是现在的云和县城的东方红小学。老叟说自己今年67岁了,当过村里三十多年的小学语文老师,有两个儿子,一个在云和城里教书,一个在崇头镇政府工作。我们喊他刘老师的时候,他的脸上绽放如花,“嘿嘿”地笑了起来。

  从老宅出来,顺着溪流而下,一户人家妇女主动和我们打起招呼,她也是“彭城旧家”院子里刘氏的后裔,她不无自豪地说起族人,很多去外地工作了,有公务员,有医生,有去北京读大学的大学生。她说,你们住的房东女主也是刘家人。

  我想起早餐那碗面上的荷包蛋,那是房东女主亲自下厨做的,我们一行将近二十多个人,她得花多少时间啊。我暗自掰着指头算了算,问她何不给大家弄个白煮蛋,既省时又省力,她却憨憨地说,荷包蛋好吃嘛,虽然时间是费了点。

  午后,凉风拂面,溪水淙淙,蝉鸣依旧声声,沿溪边的石子路慢慢回那家“溪水家”的民宿。路边有几只鸡悠闲地在觅食,胜似闲庭信步。想起今天城里的最高温度有38℃,此刻身处夏季平均温度23.5℃的黄家畲,我甚感庆幸。与闷热的城市相比,把身心安放这样清凉、寂静的世界里,是何等的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