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晓宏 文 |
太湖新城中的一条小河,东接尚贤湖巡塘古镇,流经积木般高楼林立的金融街和因地铁而生的商圈八方汇,过了南北向的五湖大道,流向即将消失的方桥古村。
从地铁文化宫站4号口出来,站在雪方桥上朝西望,不过是江南农村寻常的一条小河浜,北边绿树婆娑,南边民居错落,有人家在二楼平台上晾晒。绕道进村,满眼绿意。或许是久雨初晴的缘故,或又是地处新城中心,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妇女闲坐在房前扎堆拉家常。寻到一条小巷,尽头一口井,租住者汲水濯洗,丝瓜架的黄花绿叶间挂着花花绿绿的衣服。
与尚有人气的河南岸不同,一河之隔的北岸,待拆的房子部分已掀掉屋顶,露出断垣残壁。临河一面白墙的水渍和青苔,杂草生墙头,藤蔓占庭院,眼前的破败与背后高楼的光鲜对比强烈。石砌房基、杉木门窗、青砖墙、红砖机瓦,连同河面的控污截流的水管,串起了不同时代的记忆。也有最后的留守者,在等待拆除的日子中场圃话桑麻,也许是他们在老屋中度过的最后一个夏天。
方桥村名字由来的四方小石桥还在,街东碎石路中间的小河早已湮没。昔日熙熙攘攘的“街上”,西侧拆除后变成了格致中学的围墙,东侧街面主要经营装修铝材等,木制大门是计划经济时代供销社的标配,有迹可循的店招是粮油店。
难以想象,方桥老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是无锡县雪浪公社的所在地!有百年消防站为证。旧时木瓦结构的江南民居,火灾是极大的安全威胁,就在到访的前一天下午,电线老化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火灾。
小巷幽深,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随处可见。百年老宅,挑高阁楼、砖雕门楣、人高马大的封火墙很是醒目,原本典型的苏南民居,南面正门居然有五角星装饰,据说这里曾经用作公社卫生院,现在还有人租住。大门紧闭的老宅,纵然是市级文保单位的沈瑞洲故居,也在时光的流逝中一点点衰败。故居最早是“桐油大王”之父于1919年前后建造,30年代由其翻建,面阔五间,现存四进,门楼和照壁已经没了。幸运的是,一墙之隔的格致中学内,其创办的沈氏小学和锡南中学“品”字形建筑群经修缮后变身“湖上书院”,文脉书香以教育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得以延续。
不远处锡南路旁,还有一处同时代的建筑,虽然被大片的高楼住宅包围,但青砖墙面的民国风可是原汁原味。这便是周仲卿、周锡庆旧宅,2014年征收前被无锡第七制药厂使用,更早的历史是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开设的“时疫医院”。此处在2016年第五批被列入无锡市文保单位。
方桥方桥,天圆地方。昔日沿锡南路通达方桥的8路公交车还从附近五湖大道经过,只是锡南路支离破碎,“方桥”站早已更名。热闹的终将成为历史,只有凝固的音符刻录在大地。历史遗存建筑,蕴藏着城乡古老文脉和生活艺术的密码,更新和保护是必须和必要的,除了规划、资金、产权等因素之外,如何活化利用很是考验保护者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