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二泉月·文学

洞山紫笋茶

  | 卢瑞坤 文 |

  所谓洞山是指具多峰,且有茂密的竹、树、柴丛的山林,有较多岩崖、烂石及泉水。洞山在哪里?明代的岕茶歌谣就有所指:“古庙茶神柳宿家,庙前泉水庙后茶,春来茗岭棋峰上,茶女村姑摘茶芽。”

  文人学士也留有诗句:“茗岭自古箐峰香,茶美竹秀水似酿。汉王曾至课茶艺,卢仝诗成紫笋茶。”

  歌谣中柳宿庙遗迹,现存于苏南最高峰宜兴茗岭的黄塔顶,古时祭祀茶神,相传香火极盛。

  又据历史考证:紫笋茶的产区,在今江苏宜兴南部的黄塔顶山区及与之交界的浙江长兴县北部的顾渚山上。这一带属于天目山支脉。

  在此洞天福地产出的紫笋茶,从唐肃宗年间起就被定为贡茶。是因为当时茶圣陆羽品尝了阳羡紫笋茶后向宫廷推荐。后来因为宜兴贡茶数量大,才由长兴顾渚分造。

  因为紫笋茶产出稀少,又被皇宫所占用,民间不易得到这种好茶,所以,随着朝代的变迁,紫笋茶逐渐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埃中。

  茶圣陆羽的《茶经》称:“野者上,园者次;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叶卷上,叶舒次。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紫笋茶,奇就奇在“紫”同“笋”上。紫者上的“紫”,是因为当时的贡茶是采自山上自然生长的野茶,其芽叶微绿中略带紫色,这是与在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作用下,含氮芳香物质和其它营养成分积累较多有关。这就使得萌出的新鲜芽叶摘下后香味鲜馨芬馥,并可保持较长时间,故称“紫者上”。

  至于“笋”者上,笔者认为,在当地因为每年到清明时节,茶树萌芽的前后几天,因积蓄一冬养分的野生茶树枝上笋芽初发,萌出的芽尖嫩叶,像嫩竹笋尖状,小嫩叶裹着芽尖称之为“茶笋芽”。此即唐代诗人陆龟蒙《茶笋》所谓:“所孕和气深,时抽玉苕短,轻烟渐结华,嫩蕊初成管”。像这样的芽尖充实如笋,滋味甘醇隽永者,便称之为“笋”。

  其实,紫笋茶还与石密切相关。陆羽在《茶经》中特别指出:“上者生烂石”。这“烂石”一词,近些年来许多茶学书刊解释成“风化比较完全的土壤”“土中杂有风化石碎块”等等,这些解释均未说对。

  笔者以为,“烂”有光亮、光彩、灿烂的含意。如卢仝诗有“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韩愈诗有“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的句子。同时“烂”也有分散、散乱的意蕴。

  显然,烂石是指石块的光亮色泽及石块呈现的纷乱貌。当地民间称之谓“石浪”里的茶芽。在江苏、浙江两省交界的山岕中,涧边、林间,到处散乱分布着有光泽的大石块。两下印合,便可知陆羽之指了。

  唐代陆、卢时期采摘的主要是野山茶,人们以此为上品,敬贡皇上。当地督造的贡茶更是采自高山上、石崖下和阴林烂石间,野茶胜于底坡园茶的道理很简单,峻崖峡谷远离人烟之处,恰适合茶树原始生育习性所需求的生态环境,能大量吸收石、泉、雾、光之灵气精髓,此种环境生长的茶往往有非同一般的品质和真香。

  所以,宜兴有好茶,为茗岭洞山黄塔顶的周围所产。履其地,时有云雾蒸蔚,像有神物护持之,可说是极有生韵的独特环境。

  余酷爱茶道,曾采纳了历代各地名茶工艺之精华,选料、产地、察色、闻香、工时等极讲究,数十年多次选采自然生茶鲜叶,用古法新做等工艺几百次试制洞山紫笋茶。余已晚年,愿与爱好紫笋茶的同道一起,让家乡紫笋茶品质提升,重获盛唐时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