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4版:二泉月·征文专版

母亲的灵山缘

  | 吴翼民 文 |

  灵山胜境开放不久,我就心存一念,一定要及时带着年迈的母亲前往观瞻礼拜一次。一个灿烂的秋日,我特意到故乡苏州接了母亲到无锡,在我家里小住数日后,乃相偕前去。

  一位马山的朋友穿着笔挺军装、戴着闪光肩章接待了我们母子。母亲没见过世面,在她眼里,儿子有这样的军官朋友说明儿子也很有出息,当然落籍无锡、在灵山大佛佛光普照下,儿子更是吉祥幸福。我想,这也许是我对母亲间接的一大孝心吧——人脉好,地域好,大佛庇护好,母亲是何等的安心放心呢。

  朋友开车送我们母子直抵大佛脚下,年逾八旬的母亲仰视这金光闪闪的佛像,不禁泪光闪烁。她跟我喃喃道,早年因多子女,家务缠身,婆婆只带着长媳去灵岩山礼佛烧香,她是横竖轮不上的,而今她有缘来到灵山,也算是对她早年缺失的一种补偿吧,全靠儿子的福呢。我跟母亲说,这靠的是时代开放进步的福!

  我搀扶着母亲缓步拾级而上,为了不让她老人家累乏,我们走走停停,仰望大佛,眺望太湖,我并不时给她讲述相关的掌故,从秦始皇东巡,惊马落履,马蹄留痕岩石讲到唐僧弟子窥基开山首建小灵山刹,就是宋代更名的祥符禅寺,再讲到康熙赐名神骏寺,一直讲到抗战时寺僧不屈抗争、血染古寺……母亲饶有兴趣地听着,步履竟是劲健了许多。

  母亲是评弹老听客,对许多民间故事很感兴趣,发问道,这里何以叫灵山?我回答,前述的许多掌故传说已经明晓,还有两则传说更加灵奇。一是明朝嘉靖年间,倭寇洗劫洞庭东西山后,挂帆乘南风直扑马山而来,当地居民向马山真武行宫求护佑,刚焚完香,风向突然转北,倭寇船翻人落水,入侵马山遂成泡影。人们称之为“反风御寇”;二是有一年,洞庭东西山成百上千棵银杏开花了,却没能及时传粉,一场北风把马山一棵雄性的千年古银杏树的花粉吹传了过去,几十里香风令洞庭东西山所有的银杏树皆“怀孕结果”,真是“父恩浩荡”哪!

  小小的马山就是这样的灵验,其深蕴的灵气终于结晶成巍峨壮观的灵山大佛,进一步奠定了无锡宗教和文旅胜地的江南名城地位。母亲不由感叹无锡人的大气和聪慧。母亲说,我三四岁时,她和父亲曾带着我来过无锡,在鼋头渚雇了条小船游湖,吃船娘现烹的船菜,听船娘唱的渔歌,那时她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好风光,如今有了灵山大佛,无锡更不得了啦。我告诉母亲,灵山大佛的建树使无锡更跃上了新的台阶,嗣后续建的九龙灌浴、梵宫、五印坛城、拈花湾禅意小镇一景胜于一景,与鼋头渚领衔的湖光山色遥相呼应,无锡旅游的大格局已然形成。那时我就断言,无锡的旅游大格局将是“东看鸿山,中看惠山,西看灵山”,还有“太湖风景区”“古运河风光带”及“名人故居群”……事实证明灵山大佛堪称无锡宗教和文旅发展最关键的一颗“砝码”,无锡因此而名声更夯实焉。

  我搀扶着母亲一级一级登临着,望着母亲被秋风撩起的白发,白发下眉舒目展的脸庞,脸庞上条条皱纹里晶晶闪烁的汗珠,心绪格外舒展——也许母亲此番瞻仰大佛后不会有第二次,但她毕竟来过了,与慈祥端庄的大佛有过零距离的交集,在世间众多耄耋老人中是很幸运的,其实作为灵山大佛的家乡——无锡乃至江南、长三角都会因大佛佛光普照而平添幸运。人的精神世界都是有所寄托的,宗教是其一端,佛教的意蕴向善向真向美,是人类共通的追求。朴初老人恩师太虚大师提出的“人间佛教”更具体阐述了佛教与人间世俗的密切关系——我们生活在人间,有七情六欲,有生老病死,有悲欢离合。在缺憾的世间里,佛教可以填补许多空缺呢。望着高耸入云的大佛,我忽有所悟,我的“真佛”其实就在我的身边,那便是我至亲至爱的母亲啊。说到底,亲缘就是佛缘!联想到同是无锡先贤的徐霞客也有着这么一个认知过程呢。传说霞客少年时到处求神拜佛,荒废学业,一次有位高人指点他,说是见到反穿趿鞋的人就是他要拜的仙佛。一日他半夜回家敲门,徐母急着下床开门,霞客一见母亲反穿趿鞋,顿悟母亲才是真正的仙佛啊,遂纳头拜倒。民间传说而已,却浅出深入说明,我们心目中最真实的佛就是亲人,只有孝敬父母,悌好弟兄姐妹才是最基本的做人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说,灵山大佛拔地而起,矗立在太湖之畔,不正是万众仰视的道德高山么?尤其是自己的父母,才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巍然大佛呢。

  我和母亲终于登临到了大佛的脚下,我发现年逾八旬的老母竟是益发精神焕发,人虽瘦小,形象却分外高大。她老人家轻轻摩挲着大佛的脚趾,一遍遍祷告每一家儿女子孙吉祥幸福,我也回应着往后我会逐一带着兄弟姐妹来到大佛身边,感受一下大佛的祥光慈爱,感染得到大佛的大气、灵气和福气。

  我和母亲回过身来,眺望明镜似的太湖,只觉得湖光山色隽永,天地一片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