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3年,青年教师如何成长,与学生发生了哪些暖心故事?近日,无锡市长安中心小学开展以“成长的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从15名青年教师的分享中,不难看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热爱。在无锡市长安中心小学,这支以“敦明”为精神底色的教师队伍正如何成长?
让每位教师找到自己的成长路
“敦明”教师正在成长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现状,发现大多数教师的自我培养、自我发展进阶意识不强,教师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学校的发展愿景不能充分融合,这促使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还能做什么。”长安中心小学校长蒋庆说。
2022年,是无锡市长安中心小学的“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年”,一系列新举措、新思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落地实践。
去年,立足于惠山区高质量发展、长安创新未来城建设以及学校建校120周年等背景,长安中心小学遵循“为每个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提出“敦明”校训,以“办好家门口优质学校,培养新时代敦明少年”为宗旨,构建品质办学新环境。而要实现这一办学目标,教师队伍是根本。因此,学校将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提升作为建设重点,以“敦明好教师”项目助推教师发展。
校训是一所学校育人的旗帜,也是师生的行为准则。长安中心小学就围绕“敦明”校训启动“四有好教师”的校本化实践项目,确立“敦明好教师”发展理念,让教师发展有方向。教科室主任邵红芳解释道,“敦”即敦厚、敦促、敦行,要求教师有道德情操,有仁爱之心,追寻教育教学的温度、风度、气度;“明”即明理、明德、明志,要求教师有理想信念,有扎实学识,探求专业发展的明度、宽度、高度。“师训部门系统规划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增强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能力。”
为教师创设多种资源和多样平台
为了给教师成长注入强大推动力,长安中心小学重视资源创设和平台搭建。
学校简介、备课方案、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作业批改……在《长小新教师入职手册(2022版)》里,教师工作各个环节以及目标任务都有明确说明,为新教师尽早适应岗位提供了有力参考。采访获悉,该手册是长安中心小学在暑假期间综合各部门要求编写而成。“此前,各项工作已经有基本规范,但相对分散。编写成册后能做到一目了然,更方便新教师查看。”邵红芳说。
“教师专业发展是外推内化的系统工程,需要构筑学校发展综合平台。”邵红芳介绍,学校以发展教师师德师能师风为目标,构建包括“恒美”讲堂、“恒新”课堂和“恒立”社团在内的“三恒”研训综合平台,拓宽教师专业发展渠道。
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长安中心小学开设“恒美”讲堂,传播积极德育故事,以正能量感染教师群体。在讲堂上,有普通平凡的身边榜样教师与老师们交流工作经验。
教师的成长应立足于课堂。在“恒新”课堂建设理念的引领下,长安中心小学以“单元整体教学”为教研重点,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在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推进课程及课堂教学变革,推动教师抱团发展。此外,以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为引领,开展“课题进课堂”活动,锻炼教师的科研能力。
每个教师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路
提起青年教师成长,青蓝工程无疑是最重要的抓手。缺乏带班、育人经验是长安中心小学教师韩悦在工作之初遇到的最大困难。“当时办公室里,老教师们游刃有余,而年轻教师‘灰头土脸’。”韩悦幽默道。通过青蓝工程和师徒结对,韩悦前后拥有两位学科师父和一名班主任师父,他们为韩悦的成长提供强大助力。“学科师父教会我稳扎稳打上好家常课,班主任师父给到我处理家长沟通、班级管理等工作的方法。”韩悦说。
青年教师需要引导,经验教师需要提升,不同教师不同需求,长安中心小学就建立起梯队成长机制。邵红芳介绍,学校面向2-5年的成长期教师成立“恒立训练营”,实行“四个一”工程,即读一本教学专著、写一份教学设计、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论文;做到“四会”,即会应用教学理论、会操作教学模式、会总结教学经验、会听课观课议课。对6-10年的转化期教师实行“飞雁计划”定向培养,为他们配备学科导师,重点打造学科“领头雁”,成为成熟型校级骨干教师。
今年上半年,长安中心小学数学教师孙艳在区级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她眼中这是集体奋斗的结晶。“不要怕,不管你选什么课我们一起来弄。”飞雁导师团的一句话让当时有些忐忑的孙艳安了心。从选课、磨课到最终展示,孙艳和导师团共同准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每一次说课、试课,导师团都会安排好时间参加,为我出谋划策,我们共同完善教学设计,整理教学思路。”孙艳感叹道,她很幸运,从来不是一个人在孤军奋战。 (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