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锡教风采

如何为学生打造“快乐童年”?

新吴实小用三年行动书写答卷

  三年,一所新校如何“锤炼自我”?无锡市新吴实验小学正书写自己的答卷。

  以建成一所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现代化学校为目标,新吴实小的第一个三年走得稳当踏实,又别出机杼。学校经历了区内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教育集群化办学、“5+N”高品质创享行动等区内重大教育改革历程,在管理、课程体系、课堂样态、队伍建设等领域不断改革创新,而办好“快乐童年教育”是学校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传承吴地文化基因,赓续乐学文化血脉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在新吴实小藏着的两条文化根脉,分别是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传承百年的乐学文化和流淌千年的吴文化。

  “我们既要‘照着讲’,也要‘接着讲’。”新吴实小校长陆志洪表示,地处拥有千年吴文化的新吴区,学校在继承附小文脉的同时更要思考如何讲好新吴故事。“尚德精神、和谐精神是吴文化的遗传基因,勤奋务实、视野宽阔、性情温文尔雅、心境平和乐观是吴地水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我们汲取乐学教育文化和吴文化的精髓,形成了《‘快乐童年教育’文化建设纲要》,让儿童本位的理念以及尚德务实、团结和谐的传统文化精神在新吴实小传承。”

  传承,在新吴实小建校之初就融入了校园环境设计中。五彩笔架雕塑和外墙装饰凸显儿童本位;校史展厅墙面和装饰柱的流线型设计呼应水的特性,清源河穿校而过,一座桥连接运动场和教学区。“水是吴文化的灵魂,因此我们将水文化与办学理念结合,希望将校园打造成文化氛围浓厚的儿童成长乐园。”

  守望童年、放飞童年、享受童年。为了完成这一办学使命,新吴实小一直在探索前行的路上。以“快乐童年”为主线,学校开设的国家课程、社团课程以及丰富活动中都藏着“快乐因子”。“学校着力打造“三类六型”课程实践形态,建设自上而下的国家地方课程和自下而上的学生自发课程。”陆志洪介绍,课程不仅关照儿童的情感、兴趣和学习状态,更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和自主表达,在德性、知性、诗性的引领下,使儿童养成“乐知悦行、善艺尚美、博爱好友、纯情雅趣”的品格,成为爱生活、爱文明、爱智慧、爱美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瞄准未来,培育学生科创精神

  地处新吴区太湖湾科创城的核心区域,新吴实小将科技教育确立为学校特色之一。“生在科技时代,培养学生科创思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志洪告诉记者,响应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和培养科技人才的要求,学校因地制宜积极推动高科技进校园,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质疑精神和爱国情怀。通过走访附近企业,了解企业模式和文化,新吴实小正不断寻找合作新路径,为科技教育的推进做足准备。

  三年来,新吴实小以社团课为抓手,开发3D打印、编程、航模天地、人工智能、科学大爆炸等学生社团项目,学生在省、市级比赛中屡获佳绩。前不久,在新吴实小的3D打印社团课上,学生人手一枚3D打印戒指,通过想象“打印”出了不同形状。“我做的恐龙和宝剑戒指!”“我这是蝴蝶。”在课程最后,学生将戒指都戴到了指导老师车长红手上。“在3D打印社团,每个孩子都是神笔马良。在天马行空的创作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车长红说。

  作为中国航天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航天科普教育基地,一系列航空航天课程在新吴实小落地。今年10月,全校学生共同观看了“天宫课堂”第三课,跟随宇航员遨游太空;去年,无锡泓瑞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云飞为学生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航空科普知识讲座,他从“嫦娥奔月”的传说讲到中国的“天眼”望远镜,并提出了殷切期望。

  “除了和企业主动对接、洽谈合作,我们还和江南大学教授团队合作开发人工智能课程,为学生打开更大的科学世界。”陆志洪表示,在小学阶段在学生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带去无限可能。

  寻专业发展路径,

  提升办学硬实力

  学校的专业品质就是办学的硬实力。

  回首三年来时路,新吴实小承合作办学之风,扶摇直上,在教师专业品质、科研能力、智慧校园、区域影响力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以区基础教育“5+N”高品质创享行动为依托,学校确立与锡师附小、南师大及社企组织的课程共建机制,架构起了“快乐童年”课程框架。

  与高校合作是新吴实小实现高效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于2021年和南京师范大学王一军教授团队签约,双方在合作交流中梳理学校课程脉络,完善课程体系。结合学校课题《“快乐童年”学生自发型微课程群开发研究》,王一军教授团队跟课题组老师论述了微课程建设的实施步骤、细节和方法等,相关子课题的研究方向也更加清晰,为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指明方向。今年,学校凭借《“快乐童年”学生自发型微课程群开发研究》成功申报江苏省“十四五”课题,教师、学生和学校实现共同成长。

  作为新吴区数学学科基地校,新吴实小通过开展数学课堂展示、学科竞赛、专业研训等活动,搭建区内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来自全市的骨干教师和专家走进学校,必然能为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陆志洪表示,未来学校将着力推动基地校建设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让更多教师拥有专业发展的平台。

  (杨涵 实习生 吴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