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文学

“红”粉知己:冯其庸与宋惠民

  | 王梅芳 文 |

  冯其庸生在江南无锡,是中国著名的红学家、西域研究专家,又是有成就的书画家,也是出色的诗人。宋惠民生在东北长春,是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全景画的发轫者。两位艺术家同样拥有天心月明的性情、独特的力量和才华,在各自的领域完成了自我,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因为曹雪芹的原因,不同领域的这两位精英,成为了好友知己。

  提到已去世的老朋友冯其庸,宋惠民说:“冯先生那人,我特别佩服,他晚年所研究和关注的西域,是冷门,都在大众的视线之外,在荒凉的罗布泊,这工作本不是一个80多岁的人去做的,但冯先生偏就做成了。我们交往几十年了,他从来不说虚头巴脑的话,为人真诚实在。他研究考古,却从来不收藏古董用来谋利,他只做研究,是真正的大学者,病重期间还在床上修改自己的手稿……”

  宋惠民佩服冯其庸的,不仅是他的知识和学养,更有他的生活和性情超越了一般文人的生命宽度。他们俩结缘在1984年,那一年,宋惠民正在构思创作油画《曹雪芹》,于是,天天泡在图书馆,除了《红楼梦》文本,还参阅了大量冯其庸对《红楼梦》的研究成果,宋惠民便在冯先生红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获得了构思油画《曹雪芹》的基本元素,最后在北京香山获得灵感,成功塑造了曹雪芹的油画形象。这幅油画后来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获得1986年全国美展铜奖。

  就在宋惠民先生沉浸在冯其庸先生的红楼世界之时,冯其庸到“鲁美”来了。

  原来,冯其庸曾多次到辽宁来考察曹雪芹与辽宁的渊源,这一次冯其庸到辽阳曹雪芹祖宅考察,他去辽阳需要先飞到沈阳,再转火车前往。辽宁博物馆馆长、鉴赏家杨仁恺与冯先生交好,冯其庸每次来辽宁考察,都由杨仁恺陪同协助。杨仁恺知道宋惠民因画曹雪芹的缘故,与冯其庸神交已久,便在冯先生这次来沈阳之际,促成了他俩的会面。

  冯其庸长宋惠民13岁,他们俩相见恨晚,惺惺相惜。1986年,宋惠民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将冯其庸、杨仁恺两位先生聘请为鲁迅美术学院的客座教授,这也是“鲁美”第一次聘请专业之外的专家做客座教授,冯其庸、杨仁恺两位先生不定期给“鲁美”学生做学术讲座。

  冯其庸非常忙,宋惠民也不闲着,从1986年开始,历时三年组织创作了中国第一幅全景画《攻克锦州》,经常在锦州全景画现场,所以,两位先生并不能常见面,但情感却特别深。

  冯其庸所有的国画、书法都在“鲁美”国画系客座教授郭延奎那里装裱,所以,郭延奎就经常进京到冯先生那里。每次,冯先生都会关心地打探宋惠民的近况,托他带回对宋惠民的问候。

  2006年,宋惠民萌发了为冯其庸画一张肖像的念头。说给冯其庸之后,冯其庸拒绝了,说自己没到让人画肖像的时候。冯其庸这种谦虚的精神更加坚定了宋惠民的决心,见面就跟冯老说这件事儿,他还是婉拒,宋先生说了好多次,冯先生最终答应了。

  宋惠民开始着手冯先生肖像画的准备,两次赴京到冯先生家,与他见面并拍摄一些照片。这件事看似容易做着难,冯先生阅历丰富,一生的故事,一身的成就,与当时创作《曹雪芹》时一样,宋惠民遇到了怎么画和从哪里入手的问题。宋惠民在阅读一部冯其庸的大西部摄影集《瀚海劫尘》和一些野外考察的照片时,看到了冯先生的精神和风骨,灵感来了。冯先生对西域的研究比之于《红楼梦》更是曲径通幽。于是,宋惠民从西域着手,顺畅地完成了这幅肖像,起名:《冯其庸—流沙梦痕—楼兰》,完成了宋惠民的一桩心愿。宋先生是怀着深厚、真切的情感,充满激情完成这幅作品的,创作的过程,也是画家与被创作者心灵对话的过程,自然这幅作品也是宋惠民最为看重的作品之一。

  宋惠民与冯其庸更奇特的一次缘分,发生在2012年5月8日,冯其庸的个展《冯其庸九十诗书画展》与宋惠民的个展《诗心化境——宋惠民油画作品展》,同时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而且展厅还挨着。宋惠民创作的冯其庸肖像画,被陈列在展厅正中最醒目的位置,不仅可以让参观者第一时间一睹冯其庸的风采,也体现出冯其庸在宋惠民心中的分量。宋惠民的这次个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惠民油画创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与回顾,是宋惠民唯一一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也是他艺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情。冯其庸的个展,是他生前的最后一次展览,大部分作品是他近年来的新作。两位先生难得有这么长的时间在一起见面交流。

  2017年,冯其庸先生完成了在人间的使命,圆满离去。2019年秋,宋惠民与夫人陈桂芝受凤凰美术馆邀请到无锡举办《诗境花语——宋惠民陈桂芝伉俪作品展》。宋先生来到无锡,来到冯其庸的家乡,与冯先生交往的情景一幕幕浮上心头,宋惠民和夫人一起到无锡的冯其庸学术馆参观,缅怀昔日老友。虽然斯人已去,但正如李商隐一句诗所说:星沉海底当窗见。宋惠民与冯其庸的友情,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