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一棵树,历史是它的根脉,时代是它的新枝。它既是我们的栖身之所,更是我们的反哺之地。作为植根、生长于同一片文化土壤里的本土媒体,《江南晚报》始终致力于无锡城市文化的发掘、整理与保护。
2002年7月15日,《江南晚报》以新闻人的视角推出大型系列文化报道专刊——《珍藏无锡》。在跨度一年多的时间里,每周一期,共推出“古运河系列”“文化家底系列”“吴地行走系列”“城市构件系列”“老建筑系列”“兴业陈迹系列”“文教体卫系列”“宜兴四大古镇系列”“历史文档系列”“历史标识系列”“无锡工艺品系列”“无锡园林系列”“无锡名人系列”等16个系列的69个专题。所有参与项目的记者编辑,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审慎的钻研精神,用文字去珍藏,用责任去珍藏,用心去珍藏,出色完成了此项报道任务。记得撰写“吴越行走系列”时,正是“非典”猖獗之期,时任副总编辑华霞明带领的5人报道小组没有一个流露出畏难情绪,照常深入城镇、乡村,坚定地用媒体的笔触和镜头,把那些湮没在世事尘埃中的人文旧事发掘出来。再艰难的时刻,“珍藏无锡”专版也从未缺席。“以怀旧的口吻,敲时代的钟鼓”,这个项目是无锡报业史上首次最全面、最详尽、最集中地对无锡文化脉络的梳理和展示,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甚至有读者觉得这是“晚年能给后辈作留念的”内容。
2006年是无锡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冲刺之年,《江南晚报》对标无锡“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努力打造“五大名城”的崭新理念,再度聚焦无锡城市文化发展的进程,倾力策划大型系列专题报道——《名城无锡》。当时还专门成立了“名城无锡”专题报道小组,连续推出了《文化名城:印刻一个时代的足迹》《休闲名城:走进活色生香区域》《山水名城:勾勒生态和谐靓景》《设计名城:太湖崛起设计之城》《工商名城:无锡经济的前世今生》五大篇章。从2006年3月20日至12月25日,报道历时大半年,共推出39期。报道结束后,“名城无锡”知识竞赛又在读者中掀起小高潮,参与者众多,百余名读者获奖。这组报道还由凤凰出版社结集出版。
2009年11月,江南晚报进行新一轮改版之际,一个透着浓浓乡情的人文周刊《我俚无锡》与读者见面了。亲切的《一天一吴语》和《方言拾趣》栏目,讲讲虽不软糯却妙趣横生的无锡话;无锡拍客的《影像》,捕捉了城市最美的瞬间与百姓生活的光影;《讲述》让很多老无锡倒出了肚皮里的故事;《读城》展示了一座城市的变迁;《名人与无锡》系列,则以散文化的语言,缓缓讲述无锡籍名人以及名人与无锡的历史过往。以乡情为联结,这个周刊更成为了晚报与读者交流互动的平台。
挖掘历史、积累文化、记录当下,这是我们的使命与担当。在《我俚无锡》之后,《江南晚报》又相继推出《悦读周刊》《人文周末》,直至时下的《二泉月》,《江南晚报》从未改变过它深厚而浓烈的人文情怀,始终坚守着文化守望者的初心与决心。
(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