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浦学坤 文 |
虎去雄风在,兔来瑞气生。
星移斗转,十二生肖转一圈,兔年又来了。兔子的月光白、长耳朵、红眼珠、机灵状,总是惹人喜爱。每逢兔年来临,就有说不尽的话题。
捣药兔长生
晋人傅玄《拟天问》载有“月中何有?白兔捣药”的句子,而“捣药兔长生”,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传说兔子在月球上与嫦娥在一起,它捣的是长生药。
在民间传说中,兔不仅象征明亮圆满的月,寄托人们长寿的愿望,而且代表着善良、和平、敏捷、机警和速度,具有美好的惹人喜爱的形象。由此,兔便理所当然地加入十二生肖的行列。
月兔捣药的传说已有两千多年,兔的长寿虽完全出自虚构,但它捣的药却是有现实基础的。在疫情大流行的如今,我最关心的是月兔捣药捣的是什么药?
在古籍和传说中,很少有月兔捣什么药的记录。但在汉代《乐府诗集》中,载有“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的句子。虾蟆是什么?百度一下,是一种中药名。虾蟆的别名为蛤蟆,具有清热解毒、健脾消积之功效。
月兔捣什么药,全是后人根据需要而编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月兔无论捣什么药,它一定是对防病治病有利的中药。如果月兔到过西方,它一定也会捣鼓出西药来的。在疫情当下,我希望月兔捣药的传说,演变成良医捣药,捣掉病毒,捣出“万民皆长生”的世界。
狡兔三窟
成语“狡兔三窟”,出自《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其含义是说,狡猾的兔子有多处洞穴,以保护自己。此成语告诫人们要确保安全,就要多些掩蔽措施和应变办法。
我对“狡兔三窟”的验证,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那时农村家家户户都养鸡、养猪、养兔,以补家用。我家也不例外,家里散养了不少白兔,最多时有五六十只。那时候我还在读书,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割青草,给兔子喂食。有一次,床底下突然跑出来几只小白兔,我从来没见过这些不速之客,它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我俯身一瞧,它们一溜烟都钻进了洞里。这时才发现,兔子们在床底下挖了几个洞,与老鼠和蛇开展了“地道战”。也许我和它们相处久了,有了感情,它们常在我身边蹭来蹭去,很亲热,挺舒服。
后来读了不少诗文,加深了对“狡兔三窟”的认知。如杜甫:“鹏得九天须却避,兔藏三窟莫深忧。” 黄庭坚:“政恐利一源,未塞兔三窟。” 现代小说中,鲁迅的《兔和猫》,描写得很出色。他写了一个北京的寻常百姓家买了一对白兔饲养,“这样的几个月之后,他们忽儿自己掘土了,掘得非常快,前脚一抓,后脚一踢,不到半天,已经掘成一个深洞”。在鲁迅笔下,兔子并不是“狡”,而是可爱、机智、聪明、能干,拟人化了。这种规避风险求安全,似乎不能说是“狡”吧。
兔之冤
兔子是活泼、可爱、善良、机灵的动物,在十二生肖中,兔子往往是以祥和的正面形象出现。但是在不少俗语和文学作品中,兔子又常常被贬为胆小、软弱、狡猾的代名词。就说民间流传的歇后语吧,就有许多贬兔的:
兔子坐上虎皮椅——六神无主
兔子当牛使——乱了套
兔子打槌——小架势
兔子拉犁耙——心有余而力不足
兔子抱月亮——空想
骑兔子拜年——寒碜
兔子尾巴——长不了
说到兔子尾巴,由于短,它不容易被抓住,这恰恰是兔子的长处。而没有尾巴的人,却嫌兔子尾巴短,还警告“要夹着尾巴做人”。有人做了坏事,常被讥笑说:“狐狸尾巴藏不住”。狐狸尾巴长,却又骂它坏。正如泥做的兔头人身的“兔儿爷拍胸口——没有心肝”。
不知兔子惹了谁,招来这么多坏名声。什么“兔死狐悲”“兔走狗烹”“犬兔俱毙”“见兔放鹰”等成语,即使寓言《龟兔赛跑》,也宣告敏捷的兔以失败告终。把许多脏水泼在兔子身上,兔子确是“冤”透了。
读了东汉许慎《说文》的解释才明白:“冤,屈也,从兔从冖,兔在冖下不得走,益屈折也。”如此看来,“冤”,原来是指像被罩住的兔子,不能自由行动。无故受到委屈而又失去自由,真是很冤屈的。由此联系到古今,有不少“冤枉”的人和事,就难怪兔子被人冤到家了。
光阴脱兔
兔的快速奔跑,常常被古人用来比喻时间的飞快流逝。如宋代刘辰翁:“日月跳丸,光阴脱兔。登临不用深怀古,向来吹帽插花人,尽随残照西风去。”作者在词中感叹光阴易逝、人生易老的心境。
古人喜欢把兔、犬、马一同用来比喻速度,《淮南子·说林训》说:“人莫不奋于其所不足,以兔之走使犬如马,则逮日归风。”可见,古人认为光阴流逝的速度犹如快速奔跑的兔、犬和马。甚至以兔来命名战马,如《三国志·吕布臧洪传》:“布有良马曰赤兔。”将吕布的良马称为赤兔马,可见兔的奔跑速度是何等快速!春秋时,受到吴王阖闾重用的孙武,在《孙子兵法》中也有“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名言。“处子”可能已过时,而“脱兔”却依然如故。
脱兔,已经不是用来比喻兔的快速之奔跑了,而是比喻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时间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飞速流逝,兔年伊始,万物更新,若能许愿,但愿脱兔精神能让我们珍惜光阴,安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