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秋伟 文 |
读林语堂的书,等于结识一位博学的导师。然而,我之深爱他和他的作品的原因,却是他头脑中那种健全的智慧和得自天工的幽默,在他“恢谐”的表象下,充满了对人世社会的严肃思考和对人类对民族的挚爱。
从他的书中任意摘取一段,我们便可以看到这位“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大师是如何妙语连珠的。他曾在《生活的艺术》中构造了一种十分有趣的化合物,他称之为“幽默盐”或“幽默化合物”。
组成“幽默盐”的元素共有四种:“现”——现实感(或现实主义),“梦”——梦想(或理想主义),“幽”——幽默感,“敏”——敏感性。林语堂认为英国人“现三梦二幽二敏一”,而法国人则“现二梦三幽三敏三”。可以想见,传统色彩浓重的英国人和浪漫多情的法国人之间的对比确实十分明显,英国人梦少现多,敏感性差并缺乏幽默感(想想我曾遇到过的死板而令人生厌的英国外教,我极赞同这一评价),而法国人现少梦多,幽默感和敏感性亦俱发育。美国人“现三梦三幽二敏二”,想想美国充满创造意识和实干精神的历史,你不难会对此加以认同。德国人“现三梦四幽一敏二”,俄国人“现二梦四幽一敏一”,日本人“现二梦三幽一敏一”。这三个民族皆幽默不足而梦想有余。且不说俄国和日本,不妨想一下近代世界哲学的巨擘和当代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大师主要都出自德国,近代哲学的空间充满了德国气息——那种穷尽世界与人生本质的哲学精神,不妨再想一下希特勒时代德国民族的集体狂热,那么至少可以同意对德国人“幽一梦四”的评价,这的确是一个缺少幽默气质却有过多梦想、心理极端不安的民族。
那么,中国人又是怎样一种“幽默盐”呢?林语堂说中国人“现四梦一幽三敏三”。中国人确实具有浓重现实主义色彩,幽默感和敏感性同样发达,但缺少梦想。国人之缺少梦想,主要表现在对待传统文化心理的强继承性和弱变迁性;国人之丰富的幽默感则表现了一个民族处惊不变的心理平衡术,高者如老庄禅学,低者如阿Q之“二十年之后还是一条好汉”,“幽默”得让清醒者心痛。
夜读林博士上世纪三十年代发明的“幽默盐”,先觉得轻松有趣,后始感凝练深沉,引发我如上小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