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墨 文 |
我是一个很怀旧的人。上世纪60年代,我出生在浙江省青田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排行第六,上有五个比我大的兄姐,下有四个比我小的弟妹。大概是这种居中的排行,养成我从小孤独而内敛的性格。它一直伴随并左右我的生活和诗歌写作。
我的出生地有个很土的名字叫:“垟肚”。关于它的来历,《青田地名志》是这样描述的:传说三百年前一批先祖避难于此,开田辟地而得名,他们应该就是我的祖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在抗日战争时期,因为村民们打死三个日本鬼子,而成为了浙江著名的“抗战忠义村”。因为这个原因,在我的童年经常做许多许多战争的梦,梦见我生活的村庄被狗日的洗劫一空,而猛然惊醒。
我是从民间故事和古典神话中长大的,我的个人记忆也许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我只有动手自制木质手枪、风筝、三角纸牌,还有用打针磨的钓鱼钩。这一切都是为了自娱自乐。除此之外,大概还能听听广播或者十字路口的说书,或者翻看用自己压岁钱买来的小人书;当然还有母亲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的神话或者童谣。
我的出生地很小,小的就像羊的肚子那么大;在这里能见的天空也一样很小,就像家门前那口水井的倒影那么大,所以外面的世界对我的诱惑力特别强大。我铆足了劲学英语,发现自己真的有语言天赋,从初一到高考,英语成绩不但在全校,甚至全县都名列前茅。父亲因此为我感到自豪。我梦想能做一名翻译家,曾经借用初中英语老师的《汉英词典》,尝试翻译鲁迅散文《一件小事》,但毕竟没能成功。在初中时期,还有一件事情是值得一提的,我曾经就与三个爱好文学的同学结社,目的很简单,能彼此交流阅读过的更多的课外书。
语言为我打开另一片浩瀚的天空。1984年,我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宁波师范学院(现为宁波大学)英语系,成为方圆十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寒门学子。我负笈求学,走出大山。在大学,我发现那完全是另一个世界。除了说书、小人书、唐诗宋词,我接触到英文原著,认识泰戈尔、弗罗斯特、里尔克、艾略特、叶芝、希尼等一大批伟大诗人的原著;我慢慢地爱上了象征主义、“九叶派”诗人和朦胧诗人。在那个年代最流行的口头禅是:“你随便往天空抛一个硬币,在人群能砸到一个诗人!”
“朦胧诗”无意闯入我的大学生活!形形色色的文学社一夜间在全国各地抽芽拔穗地疯狂生长!我原本喜爱书法绘画,后来也深受诗歌之“蛊”,爱上了她。课余,和大学文学发烧友张罗创办了油印诗刊!仿佛童年那种情绪又回来了,我越来越控制不住自己,时不时朦胧几首,刊登在我们自己做主的油印诗刊!至今只记住一首《致棕榈树》,但具体写些什么已经记不清了!
从校园出来又到校园中去,十多年单调而乏味的教书生涯抹去从前的浮躁,但无法抹去我石头一样的棱角!我开始学会自控,沉下来阅读写诗!写诗阅读成为了授课之余的必备功课!此外,还曾经组织成立了多个中学生文学社,主编不定期校刊。长期以来,诗歌写作的欲望比任何东西都来得更为强烈,甚至导致许多人误以为我是不务正业,不是好老师!
作为一个弹奏者,我得到缪斯的福佑和眷顾。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诗刊》《星星》《诗潮》《诗神》《绿风》《北京文学》《东海》等刊物发表诗歌,出版三部个人诗集。从出版个人诗集《历史弹奏 》(1998)到《琴心三叠》(1999)到《心灵的地形》(2001),我经历怀旧之旅,开启心灵之旅,开始在“诗歌的梯子”之上,从第一级向上攀爬,成为理想城中的公民。
2000年,因为诗歌写作带来的影响,我再次从乡村进城,这一次不是教书,而是做办公室秘书工作。我的上司对我说:公文有公文的格式,不是诗歌,不能有丝毫的感情色彩!这几乎与我自由散漫的性格格格不入。之后,我就选择到了青田石雕博物馆。
诗歌必须要忠于诗人的内心,就像石雕艺人必须要忠于石头!近年来,在深入接触、研究地域文化和青田石雕文化的过程中,我有感而悟。从青田石和青田石雕艺人的身上,我看到了背负石头使命的“西西弗斯们”,看到一种与诗歌内在本质非常相似的东西。每当冷却的青田石从大山深处被惊喜地发掘取出,被搬运到石雕作坊,再被艺人赋予温度和温情。我爱上石头,如同诗歌一样。
我接近石头,如同接近诗歌的内心!我期待能发掘到大山深处的新的美石,期待着发现他们神奇的微妙。我重新找回那块属于自我的“石头”,如同2013—2015年前后两次的欧洲之旅,遇见卡尔·米勒斯,遇见梵高、毕加索、米罗和达利。他们的画笔和雕刀打动了我,并再次点燃我的诗心。我的语言天赋再次派上了用场。
这大概就是弗罗斯特替我说出的选择:“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我按照自己的内心活着,拥有播种诗歌的“孤独园”。这个地方能让我宣告,这个地盘适合我,我在这儿待下来,在诗的井中转动绞车。我感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所有的孤独才是最真实的,写诗,就是寻找孤独时的重量和状态,并把自己带入这种状态,最后完整地呈现人世的那颗“核仁”。
《给孤独园》,陈墨 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定价:5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