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书苑

历史巨流下女性的至美文字

读《我母亲的自传》有感

  | 精灵 文 |

  互联网的兴起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数惊喜和意外,包括与一本好书的不期而遇。宜兴一位做读书会的朋友在微信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以极尽溢美之词推荐一本名为《我母亲的自传》的书,这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出于直觉和对爱书之人的惺惺相惜,我完全有理由相信,貌似普通的书名下必定隐藏着令人惊叹的内容。

  毫不犹豫在当当网上下了单,不久收到书店打来的电话,告知此书只有二手书,问我能不能接受。我表示可以。不久书到了,果然是一本微微泛黄颇有几分年代感的二手书,书的装帧比较简单,封面上是一个女性的剪影,围合在棕色的古典图框里,作者为杰梅卡·金凯德,译者为路文彬。

  也许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杰梅卡·金凯德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名字,连我这样的爱书之人,也是第一次涉猎她的作品。但在英语文学界,杰梅卡·金凯德却是享有赫赫声名的极为重要的作家之一。她是出生于加勒比海安提瓜的黑人后裔,17岁时背井离乡到纽约上流社会家庭当女仆,因缘际会下开始写作,在《乡村之声》《滚石》《巴黎评论》等期刊上发表有关文学、音乐的文字,又成为《纽约客》杂志的定期撰稿人。杰梅卡·金凯德热爱园艺,出版了系列书籍《我的花园》《花丛之中》,目前在哈佛大学的英语、非洲及非裔美国系教书。主要作品有《在河底》《一个小地方》《露西》《我母亲的自传》和《我的弟弟》等。其中,杰梅卡·金凯德耗时五年写就的自传体小说《我母亲的自传》在英语文学界引起了轰动,为当代英语文学增添了来自加勒比海的神秘流光和独特声音。

  “安宁看上去就像死亡。”《我母亲的自传》一书以简洁明澈、悲怆惆怅而极富诗意和乐感的笔调和文字,从女主人公雪拉的视角,以自传式的文体描述了后殖民主义时代少数族裔女性艰难而不屈的成长史。作者的个人经历和小说主人公雪拉的命运,通过自传特征与小说维度的巧妙融合,交织成一部关注后殖民主题的经典传叙作品。按理说,女儿书写自己的母亲,应当是为他人作传的“他传”或“传记”,看似矛盾的书名包含着深刻的隐喻,译者路文彬先生一语中的地指出,“母亲的缺席指涉的是一个卑微民族历史的缺席,金凯德借助雪拉之于母亲的想象,完成了自己对于民族历史的想象”。如诗般平静而克制的叙述里“储存的是一个历经殖民铁蹄践踏的幸存者在后殖民主义时代的痛苦记忆和历史梦魇”。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也许很难对金凯德笔下的遭遇和情绪有太多的感同身受,深深吸引我的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精妙绝伦的美学技巧与多元文化价值碰撞融合,在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幕布上,直指尖锐的现实问题,成就了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世界文学精品。金凯德的文字里似有巨浪和火焰在涌动,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又梦幻般的美感,究其实际,皆是往日艰难岁月里所受的伤害和苦痛结痂成了状若艺术花纹的疤痕和时代结晶。《纽约时报》盛赞其为“当代小说中你能期待读到的最优美的文字”。美国女作家苏珊·桑塔格曾说,“当代英语作家中,我想读的没几人。只有金凯德的作品,是我一向想要读的。”

  在《我母亲的自传》中,回旋着内心悸动和历史风云的警言妙语不胜枚举,一次又一次拨动着我的心弦,让我沉迷于文字的美妙与奇幻,比如,她说,“无情是唯一可以继承的真实遗产,而残酷有时则是唯一可以免费得到的东西”;她形容一个人说话的样子,“他那时的嘴巴不像静卧于海水中的岛屿,而是像从高处俯瞰到的一块地面,不易为人察觉地开合着”;她指出,“每一个重大事件,都是对未来的排练预演,每一个重大事件,都是对过去的扼要说明”……历史巨流下小女人的至美文字,交织裹挟着怒火与至爱,刺穿了命运的真相,抵达了几乎不可企及的文学高度。

  《我母亲的自传》,[美]杰梅卡·金凯德 著,路文彬 译,南海出版公司2012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