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健康

高考结束,小心“考后综合征”

专家:培养自我管理能力,规律作息

  6月9日,随着最后一门科目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2023年高考终于落下帷幕。在大家认为考生们终于可以好好放松一下的同时,有些同学却出现了心慌、烦躁、易怒等情绪,有的还出现了抑郁、自责,甚至还有轻度自残的行为。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王志强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因为患上了“考后综合征”。

  考后通宵打游戏,“整个人跟傻了一般”

  把游戏账号重新“捡”起来、把游友们都叫来……近日,小陈在高考结束后第二天就开启了游戏模式。一到夜里,小陈的电脑就没有停过,键盘的“噼里啪啦”声,嘴里不断发出的“吆喝”声、嬉笑怒吼声,组成了高考结束后小陈家里夜间的“交响乐”。家长认为,紧张的高考后学生打打游戏也无可厚非,不过,小陈这几天的变化,让家长后悔不已。晚上打游戏,按理说白天倒可以补个好觉,但是因为生物钟紊乱,小陈白天睡眠也成了老大难,“困的头昏昏沉沉的,但就是睡不着,多说他两句还嫌我烦。”小陈妈妈看到儿子萎靡不振的样子,感觉他“整个人都傻了。”于是,小陈妈妈赶紧带着他来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寻求帮助。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王志强认为,这种无节制的“放松”正是典型的“考后综合征”。

  状态快速转换,警惕考生考试后“真空期”

  “也有一部分考生会因考得不好或考试发挥没达到预期,而出现过度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王志强说,除了“过度放松”,还有因“过度紧张”而抑郁甚至轻度自残的考生。上周,小婷考完最后一门科目后,就耷拉着脑袋从考场出来。据她妈妈讲,因为小婷做错了一道很熟悉的生物题,整个人非常自责。回到家后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见任何人,昨天好不容易敲开了门,发现其胳膊上被自己掐出了好多发青的印记来。妈妈慌了,怕她再做出什么不好的事来,于是赶紧带着小婷前来医院就诊。

  王志强介绍,高考结束后,考生在等待“能否被录取”的漫长假期中,既要承受因考试成绩和自己预期有较大差距而产生的焦虑和自责,又要承受因等待录取而产生的心理煎熬,这些都会让刚刚摆脱高考压力的考生进入另一个心理压力期。在这个时期,考生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比如出现强迫症、敏感、爱钻牛角尖等。这部分考生有的表现出焦虑症状,如紧张、烦躁、易怒、失眠等;还有的表现为强迫思维,如无缘无故认为自己考得不好,并且越想越难过,继而出现精神沮丧、萎靡的情况,甚至出现轻度自残行为。

  积极引导,培养考生自我管理能力

  “要摆脱消极情绪,不妨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王志强认为,适当放松有益身心,前提是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平时可以找同学一起聊聊天、打打球,或者听听音乐、画画等,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参加社会活动,让愉快、轻松的气氛冲淡烦恼。不过,同学聚会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肠胃疾病“找上门”。一个人独处时,可以查询下自己感兴趣的大学专业和学校情况,搜集一些对填报志愿有用的信息,也可以做一些家务活。

  王志强提醒,在“等分”期间,家长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空闲时可以多陪伴孩子,尽量避免谈论高考分数等敏感话题,可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闲暇时刻好好“补”回来。另外,家长可以和孩子多探讨一下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个人梦想追求方面的事情,开拓孩子的视野,树立积极的价值观、人生观。(葛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