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菲 文 |
著名诗人李少君最新诗集《每一次的诞生都是痛苦》,新近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诗集共分四辑:第一辑“在松溪遇见青山”(2020—2022)共包含36首诗,第二辑“过临海再遇晚秋”(2010—2020)共包含85首诗,第三辑“山中小雨迷谁人”(2000—2010)包含47首诗,第四辑“为谁独立凉风中?”(1980—2000)包含39首诗。如果将括号里的时序倒过来,就会发现诗人创作之路的脉络——自然,一直仿佛是主脉般的存在。
自然是李少君诗歌中出现频率较多的词语,也是诗人一贯的诗歌主张。在这部新诗集中,涉及自然的诗不在少数,古风盎然,冲淡隽永颇耐人寻味。但李少君诗中自然的概念并非隐逸山林之自然,诗人写城市、亲情的诗,或直面现实,审视反思;或充满感情,温情脉脉,这两种类型的诗也不可避免沾惹着自然冲淡的况味。当自然成为现实之外的存在,就包含了一种寄托。这种寄托可以是并无避世的消极,它就像一位朋友,一个属于精神的加油站。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中,能够让人静下来的,读书和亲近自然都不失为找到自己的方式。在《潇湘夜雨》这首诗中,诗人叙述回到故乡之后,发现故乡一系列的“新”变化。这种“新”一时令人难以适应,所以,当到了夜晚,诗人在窗前听见“淅淅沥沥下了一夜的雨”,这大自然中的雨,终于让他回到熟悉的、久违的故乡,“就是著名的潇湘夜雨”。
在诗人李少君笔下,诗中保存着一个古典主义的自然。悠然,自洽,治愈,就在身后,仿佛一回身就能到。这样的自然观照着诗人的内心,是诗人抒情的泉源。这个自然是诗人从古典诗歌中提炼而来,让它和现代的自然结合,完成了古典主义自然的现代性,它是一个现代人修行之栖所。这样的自然,时时处处让诗人生出“独立高台之上,顿生低首之心/极尽天涯之境,忽有回头之意”(《在射洪谒陈子昂读书台读杜甫诗》)。
诗人笔下的自然,还有新的、脱离了古典主义的自然。
西湖因为《白蛇传》,自古便笼罩着浪漫和悲情的氛围,是浓得化不开的古典和传奇,但是我们来看看李少君笔下的西湖,怎样做到一扫往日阴霾:
为什么走了很久都没有风
一走到湖边就有了风
杨柳依依,红男绿女
都坐在树下的长椅上
白堤在湖心波影里荡漾
我和她的争吵
也一下子被风吹散了
诗以问句开头,仿佛在问“风”,其实是对往日回肠荡气爱情的委婉回顾。湖边、风、杨柳、白堤、湖心、荡漾这些词语,无一不在叙事。自然而然,许仙和白蛇的身影浮现在读者心上。人妖之恋的美轮美奂中,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第二节,看似突然地提到“我和她的争吵”,似乎将原有的和谐打破,其实还是在叙事,读者脑海中会闪现法海、雷峰塔之类,意欲掐灭爱情之火的事物,是“争吵”这个词带来的强度。但诗人并不着急,在隔了数句之后,他又闲闲地提起“风”——“也一下子被风吹散了”,并非古代的,新的、现在的风将争吵吹散,即呈现出西湖风景之美,对人心人性的荡涤,也将它与古典传说中的一切相区别。现代人的爱情,争吵,一阵风就吹散。这是现代人写的诗,是现代人真切的感受。
属于诗人早期的诗歌《闯海歌》更是以充沛而澎湃如海的激情,叙述海南成立开发区时,吸引全国各地优秀青年奔赴而去的场景,诗歌篇幅较长,既有对时代宏观的把握和叙写,也有鲜明的个人体验。全诗突出了“闯”与“新”,“为了自由与梦想”而闯,来到海南,在全新的地域成为一个全新的人物。我们都知道诗人一般都比较内敛,少与外界接触,但李少君的《闯海歌》为文学史贡献了一个热爱自由、热爱诗与歌、热爱海南岛的青年人形象。他乐观、寂静、正直,对身处的新的时代既有激情,也有理智的思索,最终将所有行动投身于对伟大时代的建设之中,笔者认为这才是一个诗人应该过的一生。这行为本身,就是伟大的诗篇。
自然再怎样独立于现实,它是代表人的心境和情感,所以说到底李少君笔下的自然是属于人的,是对人的关怀。而且,它具有人性的特征,是形而上的,也是生活的;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对此诗人有着众多动人的描写。
除了爱情,诗人对亲情的抒发也是娓娓道来,自然与天真中透出淡淡的忧伤,比如《妈妈打手机》《父亲的身影未出现》等诗。在一首诗中,诗人描述了一个非常动人的场景——只有离家外出多年,即使回家也每次只能待几天的游子才能体会。这首诗大致意思是每次回家,诗人坐上沙发,父母一左一右坐在身边,分别问不同的问题,每次问的问题都差不多,但诗人都一一回答。在这个温馨的场景中,似乎可以听见悠扬的湖南话,在家的屋顶下飘荡。
自然中修行,诗歌里问道。人行走于世间,许多时候都背负着无法分享、不能分担的命运与孤独,诗人选择自然来作释放,选择纸上的诉说。诗人精心打磨每一个词语的出场序列,为读者呈现出与自然一样冲淡又洗练的语言,与自然一样深邃而无尽的情感和哲思。
《每一次的诞生都是痛苦·李少君诗选:1980—2022》,李少君/著,北岳文艺出版社2023年5月出版,定价:5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