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1版:二泉月·书苑

A型血男子的文字世界

《头脑里的旅行》创作谈

  | 黄小龙 文 |

  工作日的早晨,我驱车沿着运河东路往北走一段,在某个院子停下,太阳落山的时候往南回。运河里各守其道的货船,见证了我这四年时光。它们无法停下,我也不知道它们的目的地在哪。我的迷惘,我的敏感,我的希望,被它们带向远方,剩下的变成文字。我想这是我写这本书的由头。

  人到中年,幸得还有文学为我撑腰,它推着我走。文字不是万能的,它也有抵达不了的地方。在漆黑的夜里,那根微弱的火柴或许就是你,就是我,那么显眼,以至于夜色迅速包抄上来。

  手指下的键盘一串符号,26个字母等待我召唤。为什么是你们,而不是他们,意识像匹野马。

  作家大概每天都要“坐”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已经跨入作家行列。文字精灵异常活跃,它们不受身体禁锢,有自己的出路。我的耳朵,我的眼睛,迷失在荒诞世界里无法自拔。我可以看可以听,但不能说不能传播。那些事实关在密闭盒子里,或者由我亲自粉碎。逃到我眼里的,也很快脱去个性,变成比贝壳更软的东西。

  四年里,写出《表情》《永乐街》《头脑里的旅行》。我现在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议。它们都与死亡有关。现实世界里稀松的平常给我暗示,我用文字揭穿它。总有那么一天,它把它的老友也带走。留在世间的文字拼凑出笑脸。我害怕那一天的到来,我拿什么与它抗衡?

  我试图克服那些无妄、悲观、纠结,它并不按常理出牌。A型血的中年男子的精神世界里也种着希望、重生、信仰。

  三分之一的文字盘踞在故乡——浙中西部那个环城西路旁的小村庄。我在老宅屋檐下安装了一个监控器。这成了我的梦境与现实的入口。男主角死了,母亲是唯一的女主角。

  生活内容一直在变,我的笔力并不能牢牢将它攫取。这种冒险不能有第二次。实际上,自它下厂印刷的那一刻起,我已将其轻轻放下。它的溢出物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影响我,这是我不能掌控的。我只能往前走,不回头,继续开疆拓土。或许,已经规划好路径,结局在那里等着我。可是除了写,还有别的方法吗?

  因为喜欢,因为不善言辞,选择了这种表达方式,然后走火入魔,逼上梁山。我以近乎偏执的方式完成它们从空气到文字的进化。中间没有经过一系列常规的审视或检验,有了念头直接呱呱坠地。

  回归正题,《头脑里的旅行》来自日常的记录,那些闪光的瞬间,有趣的人和事被收入囊中。它们与时代连接。而文字背后的境况,我现在不知从何说起。创作的过程苦乐参半,文字经常闹情绪,它们会跳出来迷惑我。有些文章断裂感强烈,写的时候被打断,或者搁置了好一阵才续上,又或者有了新的启发。每天有新奇的事件发生,我想把它写好,但是力有不逮。很多人物没有经过艺术化处理,就生硬地出场了。整整214篇。书中的人物都在我的身边,他们走到哪里,我的目光就聚焦到哪里。对生活的认知跑在表达能力前面。记录生活,我已经养成了一种自觉。目不能及的生活视域构成新的现实。

  我召唤文字,它们成群结队出现,于是有了《头脑里的旅行》。文学创作是一条探索之路,有限的生命体验,无尽的遐想,各种人间百态,都蕴藏着光。我珍惜文字给我的这份真诚和坦荡,还有自由。当写成为习惯,它有瘾头,很难戒掉。不同的事件构成生活本身,某刻,我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然后一一落在键盘上。凌晨三点,奇怪的念头冒出来,我想用新的修辞,把荒诞的,令人不安的情愫用文字圈住,天亮之后它们还是跑了。这是我最感无奈的地方。

  一本书就是一场精神对话。我享受这样的过程。

  《头脑里的旅行》,黄小龙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3年6月出版,定价:4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