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二泉月·文学

谁识草木心

  | 韵秋 文 |

  我们驱车在乡下的田野里。

  路的两边是大块大块的稻田。新割的早稻茬里落满了觅食的山雀,呼啦啦一阵起飞,又轻飘飘树叶般落下。

  大片的中稻也开始泛黄,谷粒们正滋滋吸收着秋天充足的日光。

  摇下车窗,风哗然涌来。不用看,光凭嗅觉,也知道哪一片是稻田,哪里有溪流,哪一段是在过小山岗。除了稻谷,溪流边上杂生的白茅、狗尾巴草、菖蒲、苍耳子,山坡上油亮青苍的松木,在阳光下,一起散发出浓郁的铺天盖地的香。

  喜欢这些活泼泼的新鲜。在城里待得久了,便要寻找机会,也或什么也不为,只为回乡下的原野里去嗅嗅泥土的气息,访一访曾融入血脉的那些亲切的草木,寻一寻渐失渐忘的人之初的情感。

  有一大片特别的花,在一处荒塘岸边,从塘埂蔓延到坡底。

  我远远就看见了,再也忍不住要下车去。那一穗一穗的妃红,凛凛然高挑的茎秆,细细尖尖的叶子,是蓼花没错了。它们安静地在杂草丛中微笑着,像一大片误落荒草的云霞,让周围的一切都变得生动起来。

  开车人停了车,容我下车去细细端详。我之于自然与花草狂热的喜爱,他早已见怪不怪。但是,我对蓼花的感情,他未必懂得。

  走近跟前,想起一首谁在江边写的古诗:极目江天一望赊,寒烟漠漠日西斜。十分秋色无人管,半属芦花半蓼花。诗句里,寥廓江天,秋意无限,百花凋零,只有芦花和蓼花迎风而舞,成为秋天的点睛之笔。蓼花没有撩人的姿色,馥郁的花香,但是,无数个白天和黑夜,它们在泥土中悄然扎根,在阳光雨露中努力生长,直到此刻,曾经细嫩的花茎钻出杂草的遮掩,窜出身旁的棘藜,在猎猎秋风里,开出一串串明丽的花朵。

  我对蓼花的感情,除了它一直生长在记忆里,亲切得一如东邻和西邻,还因为,作为一株草木,我自幼便识得它的与众不同。

  我的外祖母没有跨进过学堂大门,却熟谙乡间百草的药性。她会用蓼花制作酒曲。新鲜的蓼花采摘回来,在门前的小河里漂洗干净,她用石臼捣碎了,再和上米粉,揉搓成一颗颗小丸子。竹匾里,她事先铺上了一层青青的松针,把小丸子一颗颗放在中间,再覆上一层松针,放置在屋子的一角,就由它去了。那个角落,除了松针好闻的清气,过两三天,又有了一股特别的香气,拂去松针,小丸子们果真都变得白白胖胖,长出了雪一般的菌丝,毛茸茸,煞是可爱。她小心地把它们一一拣出来,再放入竹匾,拿到太阳下去晒干。

  不久,我们就吃到了甜糯的酒酿。

  凉凉的秋风,横扫了桃、梨、李、杏这些果木上最后一片叶子,村庄田畈,大大小小的柿子便要隆重登场了。但在霜前,那些柿子青青黄黄,看上去虽非常诱人,却是吃不得的,一口咬下去,嘴巴会被麻得张也张不开。

  不知道我的先祖们谁那么聪明,就发现了红蓼与青柿的秘密。

  那年,我还是小姑娘时,院子里有一棵能结出很大果子的柿子树。秋风起时,父亲攀上树去,挑个大泛黄的摘些下来,把它们一颗颗装入陶罐。哗哗的山溪边尽是摇曳的蓼花,拽一把洗净了封在坛口,再压上一块青石,兑上些清水,就大功告成了。过些时日,扒掉坛口的浮叶,从坛里掏出来的柿子便像被施了魔法,沙甜可口,还有一股蓼叶的清香。我们吃得欢快,父亲也乐此不疲,一次次地摘,一坛坛地泡。

  乡野的青柿与红蓼,蓼花与米粉,就如两颗青涩懵懂的灵魂,突然有一天遇上,竟都会为了彼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心性,变得柔软又甜蜜。这情景,像极了宝黛贾府初逢,只一颦一笑,便在眼波流转间两厢契合,惊醒心底尘封了三生三世的慈悯。大自然的草木之间,草木与人之间,还有着许多神奇的不胜枚举的相生相成。所以,我以为它们,冥冥之中存在太多的秘密,只是人类不能识其万一。

  有一年,我在上海,父亲院里的那棵柿子又大丰收,他知道我爱吃用红蓼叶泡出的青柿子,从几百里外托人带了一大袋给我,但是他忘了拔些蓼带过来。或许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他,压根想不到这种卑微细小的植物,也不是处处都有的。过了一段时间,他在电话那头问:柿子泡好了吗?我说好了。又问:好不好吃?我说好吃。其实我在城市的河边小巷,在钢筋水泥的夹缝里,遍寻不见蓼花的影子时,已无奈地把那袋青青的柿子丢进了垃圾箱。

  家乡之于游子,总是魂牵梦萦,若细数缘由,除了父母亲人,也含房前屋后的一草一叶,含着别处无觅的红蓼花。

  现在,就算给我满筐红透的柿子,我只怕也吃不下一个,因为,它跟父亲无关,没有蓼花的清香。我深刻眷恋的,还是带着父亲掌温的柿子。或者,我总是固执地以为,柿子天生就应该有红蓼的味道。不然,食之无情、无味。

  父亲的柿子树早已不知所踪。多少次,我在老屋的院子里仔细寻觅,也找不着它曾来过的一丝丝痕迹。父亲也已弃我远去,他与他的柿子,只留在我此生有限的记忆里。疼爱我们的外祖母,亦被无涯的时光无情地带走。只有蓼花,还在季节的轮回里与我相遇,温柔又热烈地开着。

  四野寂静,花穗轻抚着我欲抚摸它们的掌心,似有故人亲切的寄语传至心上。这,让我又有了些许安慰。